【Winzi 讀報】
有比較才知優劣,指數型ETF基金對於不知如何選股,又不相信投信基金的,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也不見得是絕對的最佳選擇,也是要經過比較才知差異。
以下是國內的第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與其它3檔基金所做的績效表現,若單以一年的績效來看差距或許不大,但是將時間拉長,便可輕易看出其間的差距了。
在此提供以下報導中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ETF 基金首頁,與淨值走勢(請點按淨值走勢圖)供大家參考。
打敗指數 才算績優生
圖片來源 : vanguard
【經濟日報╱綠角】
基金績效好?請先與指數相比吧!
2009年3月起,全球股市強力反彈,投資人看著去年手上基金的績效,終於可以一掃金融海嘯的陰霾。不過,全球股市多上漲,好成績究竟是因為水漲所以船高,還是經理人能力的表現呢?
我們就來看一下近年最熱門的投資標的-新興市場基金。利用晨星資料庫,可以找到在台灣發售,以新興市場為投資標的的境外基金,總共有17支。
這些基金在2009年都有50%至80%的報酬率,乍看之下都是相當耀眼的報酬率。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輕鬆簡單就能獲取的報酬,也就是指數報酬。
2009年摩根史坦利新興市場指數上漲了78.51%,而相關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譬如在美國掛牌交易的Vanguard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在2009年就上漲了75.42%。這17支境外基金中,績效勝過這支ETF的,只有四支。
這代表什麼呢?
以新興市場來看,這些在台灣發售的境外基金,大多提供台灣投資人遜於指數的報酬。
有人說,新興市場較沒效率,主動選股會有較多勝過指數的機會。但事實看來,明顯不是這樣。
這些新興市場境外基金,大多仍被指數化投資工具打敗。為什麼呢?因為指數化投資不是贏在效率市場,而是贏在成本低廉。(可參考表格右欄的內扣總開銷。)
投資人花費的費用,特別是交給主動經理人的經理費等支出,大多是白費了。投資人交出每年內扣1.5%、1.75%或甚至是高到2%的經理費,為的就是這些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希望他們能挑出表現比大盤好的股票,創造出打敗指數的報酬。但是,這些經理人令我們失望了。他們大多被指數打敗。我們投資人付出了金錢,卻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你是否能知道,明年會打敗指數的基金,會是那幾支?你仍認為靠著星級評等或其他基金評鑑,就能簡單挑出勝過指數的基金嗎?讀者朋友假如有時間的話,不妨研究一下過去幾年,有那些新興市場基金勝過指數。
勝出者的飄忽不定、難以捉摸,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假如你無法確定未來的勝出者,何不就選用排名相當不錯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呢?
很多投資人看著表面的成績,卻忘掉與對應的指數相比。假如選用主動型基金卻產生遜於指數的成績,或是自行選股做主動投資卻跟不上大盤,那麼指數化投資絕對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2010/02/23 經濟日報】
【Winzi 讀報】
以下再摘錄一篇來自晨星的報告供大家參考
股票型基金還是ETFs好?
【晨星/Russel Kinnel】
我們藉由在美國市場上觀察到的5個論點,來比較這兩類型基金。
1. 2008年,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不佳,不如選擇ETFs還可以省下基金管理費?
08年的市場狀況相當特殊,幾乎所有的投資都下跌超過10%以上,不論是股票型基金還是ETFs所受的衝擊都不小。 舉例來說,美國最大的ETF Vanguard 500在08年下跌37%,而同期美國大型均衡型股票基金組別則是下跌37.8%,兩者跌幅的差距不到1%。
另外,有些投資人期許基金經理人能因應市場情況來調整持股部位和標的,雖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時機投資,但是在持股部位和選擇標的的彈性,仍優於ETFs需盡量貼近追蹤指數的限制。
2. 美國股票型基金漲幅不如標普500指數,不如自己主動操作來投資ETFs?
部分投資人認為自己能完全抓準市場時機來投資ETFs,然這樣的投資不僅難度相當高,且過度頻繁的交易也讓成本上揚,反而侵蝕整體報酬。另一方面,不少美國股票型基金持有中型股,或是市值相對較小的大型股,由於投資標的不同,如果用標普500指數來作為所有美國大型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並不大合適。
因此,僅藉由比較美國股票型基金和ETFs的表現,並無法從中看出主動和被動式管理基金的差異。另外,利用晨星客制化的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和其表現做比較,我們發現不論是哪個基金組別,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優於其客制化指數的比例,都較ETFs和其追蹤指數來得高,且平均約有三成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勝過客制化指數的漲跌幅。
3. 九成五的美國股票型基金表現都落後標普500指數,顯現ETFs表現較優?
由於追蹤誤差和基金本身的支出成本和費用,指數的漲跌幅不全然等於ETFs的表現,我們不能把指數的漲幅和ETFs的表現完全劃上等號。另外,並非所有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策略和標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投資人可依據自己的風險屬性跟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型基金。
4. 多方考量,不單單只考慮"費用成本"
一般來說,ETFs的費用成本的確低於股票型基金,但是也有費用較高的ETFs。以健康護理類的基金為例,美國費用最便宜的健康護理ETF-Vanguard Health Care Index的總開支比例為0.25%,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高達十萬美金,但最便宜的健康護理股票型基金-Vanguard Health Care Fund 的總開支比例雖然為0.29%,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僅為兩萬五千美元。
因此,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的基金,投資人不僅要考量費用成本,投資額度的門檻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以選擇出最符合自己投資效益的基金。
5. ETFs加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是最好的股、債配置?
這樣的論述相當不合邏輯,由於美國國庫債的殖利率和違約風險都相當低,反而適合利用較低投資成本的ETFs來投資。 2008年主動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表現相當落後,主要是因為該類基金在投資標的選擇不盡然和指數的成分股相同,再加上08年信用市場風險竄高,政府債劵更是當時的熱門標的,成分股多為政府債劵的債劵指數表現自然明顯優於債劵型基金。
但隨著近期投資環境的改善,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接受度逐步升高,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近期的表現也開始超越債劵基準指數。
結論
不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基金,低投資成本是基本條件,一般而言,ETFs通常比主動式股票型或債劵型基金收費較低,更能替投資組合節省成本,但卻不是一個固定的定律。
因此,選擇標的之前仍然要做一番比較的功課,以降低在投資費用上的支出,另一項更不能忽略的重點是,不論是哪種投資都不一定可以在短期內獲得績效,投資人需要多一些的耐心跟觀察來等待豐碩的投資成果。
(原文取自晨星美國,由晨星台灣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