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豬群擋路!?



圖片來源 : 華盛頓郵報


【Winzi 讀報】

以一些PMI的經濟數據來看,世界各國的經濟皆已在復甦的途中了,只是快慢有別;而從2008年上車的投資人,在這一趟驚悚的旅程中,也確實見識到了-美國次貸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冰島破產、AIG危機、CIT破產危機、杜拜倒債危機…,等各種價值不翡又心驚膽跳的金融奇觀,而現在眼前遇到的確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觀-「PIGS」擋路。既然一時無法通行,那麼就放輕鬆,當做是旅途中點,下車(註)欣賞一下這令人「嘆為觀止」的「豬群」危機吧!

註:去年12月-「股神投資回顧」時,若有注意下車


以下是諸國的主權債信評等與製造業PMI

葡萄牙 - 債信評等(JAN 2010):AA
義大利 - 債信評等(JAN 2010):AA-
西班牙 - 債信評等(JAN 2010):AAA
西臘     - 債信評等(JAN 2010):BBB+






歐洲「豬國」倒債危機

【經濟日報╱羅比尼】
市場近幾個月來,對杜拜、希臘及其他一些小經濟體的主權債務問題原本不屑一顧,但前一日突然意識到債務違約可能帶來的風險。

去年11月,杜拜償債能力首先出現問題,最後有賴財力雄厚的盟友阿布達比伸出援手。雖然市場少有人相信,布魯塞爾真的會放手讓雅典沒頂,但是歐盟正儘量避免做出為希臘解圍的承諾。

希臘目前的危機是歐盟內部最糟的狀況。英文縮寫被湊成了「豬群」(PIGS)的四個國家,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國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都在100%上下。雖然PIGS的名字很可能是英國銀行家開的玩笑,但英國與愛爾蘭、冰島一樣,都意識到問題可能延燒到自己身上。

狀況不只歐洲有,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和日本也遇到同樣棘手的國債問題。當然,比起希臘與葡萄牙等小國,美國與日本較有能力應付赤字問題,因為希葡政府限制公共支出的能力已遭質疑。但即使是經濟大國,不當政策仍將導致投資人從向來被視為安全避風港的美、日債市中撤資。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間的人為分界線,將很快失去原有的意義。

如果與德國一樣,財政惡化的主因是經濟衰退,那麼可能較有穩定負債比率的能力。美國和日本則會是投資人最不可能摒棄的國家,這是因為美元是全球準備貨幣,美國也擁有發展最完善、最具流動性的債務市場體系,而日本是淨債權國,且融資大多仰賴國內市場。

投資人如何看待布魯塞爾處理當前危機,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西班牙和希臘等歐洲國家已決定推遲改革,將面對競爭力大降的問題。日本因人口高齡化與經濟停滯,國內儲蓄正持續減少。美國則是人口高齡化加上經濟增長減速的淨負債國。

對美國而言,後續問題顯而易見。未來十年,美國的年度財政赤字將增至1兆美元。外國投資人對美元疲軟的憂慮,終將迫使華盛頓當局處理好內政。美國勢必將大幅加稅、取消稅務優惠、堵住稅務漏洞,並刪減社會福利。

外國債權人不會馬上摒棄美債,但趨勢會慢慢成形。那些將美債視為安全港的美國國內投資人,同樣也會揚長而去。

不過,因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從2011年開始升息抗通膨,外國投資人和央行會願意提供美國融資,但會要求較高的殖利率。利息成本上升,將使美國施政受限。屆時國債違約風險會碰上現實的挑戰。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編譯季晶晶)




克魯曼專欄 - 赤字恐懼 威力直逼核武

【經濟日報╱克魯曼】
報紙、電視近日充滿與聯邦預算赤字相關的嚴正警告。媒體告訴我們,赤字危及經濟復甦;赤字使美國經濟穩定面臨風險;赤字將侵蝕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這些論點不是以意見的方式呈現,而是當成事實來報導,就這麼直截了當。

然而這些並非事實。許多經濟學家對預算赤字的看法,要比出現在電視上的觀點冷靜許多。投資人也未過度擔憂。而且儘管殖利率跌至歷來最低,美國國債還是不乏買家。長期預算展望雖有問題,短期赤字並無疑慮,且長期展望也遠不如媒體引導民眾相信的那般可怕。

赤字恐嚇為何會突然滿天飛?它沒有真實消息來源。情況至為明顯,美國政府將面對長期的巨額赤字,這個事實至少一年前即已十分明顯,而且這些赤字預估自去年夏天以來也沒太大改變,然而財政吃緊的警告鼓聲卻是愈擂愈響。

這次赤字歇斯底里爆發令人想起伊拉克戰爭前當道的集體思考,而且有此看法者不限於我一人。現在和當時一樣,令人半信半疑的指控證據不足,媒體卻當成確切的事實來報導。

現在和當時一樣,多數的政治與媒體機構都認為美國必須儘快採取激烈行動,實則這種驟然升高的急迫性未獲任何新資訊支撐。現在和當時一樣,舉凡向這種思考挑戰者,無論理由多充分,背景多硬,悉數遭到邊緣化。

散布赤字恐懼最終造成的傷害,可能會和當年散布大規模毀性武器恐懼不相上下。

且讓我們釐清預算實情。和我們聽聞的恰好相反,現今的聯邦高預算赤字並非來自失控的支出成長。相反地,一半以上的赤字是我們仍未擺脫的經濟危機所引起。經濟危機導致稅收大減、聯邦需對金融機構紓困、祭出刺激成長、提高就業的短期措施。

問題是,面對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政府擴大預算赤字是對的作法。其實赤字還可以更大,因為政府應該比現在更積極去創造就業機會。

誠然,美國還有長期預算問題。即使經濟全面復甦,預算也難以平衡,甚至無法將赤字降到能夠永久維持的低數字水平。一旦經濟危機解除,美國政府必須增加歲收並控制支出。而除非控制醫療保健成本,預算數字無從平衡。

對於未來數年,甚至10年的預算前景,我們不必莫名恐慌。舉例說,歐巴馬政府在最新的預算案中提及國債利息,預測10年後,這項利息支出將占國內生產毛額3.5%。這又何懼之有?這項利息成本與老布希政府年代大致相同。

那麼,何以會出現歇斯底里?還不是政治使然。

去夏美國人仍能冷靜面對赤字,當時的平心靜氣與現今的恐慌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是散布赤字恐懼心理是共和黨的首要政治策略。它的雙重目標是重創歐巴馬形象與癱瘓歐巴馬的政治議題。政治人物兩面做人不是新鮮事:一面喊減稅,一面稱自己是財政正道捍衛者的政治人物大有人在;將政府控制「聯邦醫療保險計畫」成本妖魔化,又譴責政府亂花錢的政治人物也比比皆是。

問題出在一般大眾並未能判別何者是惺惺作態,何者是嚴肅的經濟辯論。悲劇因此發生。

受赤字歇斯底里影響,華府已陣腳全亂。政府只談如何將刪政府支出刪減數十億,卻幾乎沒有解決大眾失業問題的意願。政策方向錯誤,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將付出代價。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王麗娟摘譯)

【2010/02/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