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不能低買高賣 也要長期持有
【經濟日報 ╱文 Buffettism 2012/08/14】
DALBAR這家公司每年都會出版QAIB報告,統計過去20年持續觀察美國市場的共同基金投資人,買、賣等進出基金市場的行為,結果發現,平均下來基金的投資人賺到的錢明顯比基金的績效報告還要少很多,而且每年都維持一樣的結論,不曾改變。
脫手時點 真的很難猜
該報告指出,過去20年S&P 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有7.81%,但是股票型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卻只有3.49%,相差了4.32%,累積20年就是233%的差異。如果只看2011年整年,則S&P 500指數的報酬為2.12%,但股票型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卻是-5.73%,相差更是高達7.85%。不只有股票型基金有這種差異,過去20年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的年化報酬率有6.50%,但是債券型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卻只有0.94%,相差了5.56%,累積20年就是295%的差異。如果只看2011年整年,則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的報酬為1.34%,但債券型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卻是7.84%,相差也有高達6.50%。
這就奇怪了,指數代表的是市場的報酬,如果S&P 500指數可以提供7.81%的報酬,為什麼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卻只能拿到3.49%呢?原因其實就出在交易的時間點。過去20年,投資人平均持有股票型共同基金的時間只有3.29年,持有債券型基金的時間更是只有3.09年,只有資產配置型基金持有的時間比較久,但也才4.42年而已。更有趣的是,像是2002年或2008年,美股市場先後遇到了網路泡沫和金融海嘯2次的股市大跌,投資人卻反而選擇在這個時候賣出基金,但是如果在股票大漲的時候,卻又願意持有基金,這也導致了2002年的時候,投資人平均持有股票型基金2.5年,但是2006年卻平均持有高達4.2年。這顯示了投資人在投資基金的時候追高殺低。
如果持有S&P 500指數,則20年下來累積有450%的總報酬,但是因為投資人總是在牛市因為貪婪而買高,卻又因為熊市的恐懼而殺低,所以投資人真正取得的報酬還不到200%。如果計入每年2.56%的通貨膨脹速率,則投資人實際的購買力增長只有20.34%而已。
投資人真的都這麼厲害,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嗎?DALBAR於是利用投資人的進出場情況而計算出一個「答對比例」,也就是當時的買賣決定,事後來看有多少比例是對的(低買、高賣是對的;高買、低賣是錯的)。結果再度證明了投資人的準度實在不怎麼理想。如果投資人猜對超過50%,那麼投資人就會賺錢,但是在2002年投資人答對比率只有33%,而2008年也只有42%,由此可見,投資人在熊市之中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心臟不強 保守為上策
既然知道了選擇時間點來進行投資效果很不好,那麼採用定期定額的策略,報酬會不會比較高呢?其實也不會。如果過去20年定期定額投資,則年化的平均報酬為3.17%,和S&P 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7.81%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甚至還落後給單筆股票型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這顯示了定期定額策略雖然讓投資人不會受到市場氣氛的影響而買高、賣低,卻也無法提升投資人的報酬率,因為在一個長期向上的市場,一開始就單筆買進,才能獲得指數完整的報酬。
但是未來會是哪一種市場型態,沒有人會知道,所以保守一點的投資人,應該還是要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持續買進,長期持有,以獲得還可以的報酬。而如果是積極一點的投資人,則應該試著想辦法低買、高賣,以獲得更高的報酬。
【Winzi 讀報】
追高殺低是一般投資人難以克服的弱點,例如從5月初一路下跌到5月底時,就有版主的朋友,還想認賠殺出,時在是嚇壞了。版主對該朋友說 : 你現在殺出應該會殺在阿呆谷,不如等待或加減加碼。如今時間過了2個多月,基金又反彈回升不少,版主的朋友又不願賣了...這就是一般投資人的心情寫照。
投資基金想獲利,首要選對基金,次要冷靜樂觀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參要配置債券基金。至於想穩當獲利的投資人那麼就投資債券基金,不過仍得選對債券基金。
相關報導:
投資債券基金 買入持有穩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