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智利地震 衝擊兩銅礦場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s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世界最大銅產國智利中部26日凌晨發生芮氏規模8.8強震,主要銅礦場仍正常運作,但中部的礦場因斷電暫時停工。

路透引述一位工會領袖報導,智利最大銅礦Escondida由於位在北方,仍正常運作。Escondida工會總裁莫卡多說:「這裡一切運作如常。」必和必拓的Escondida銅礦是位在智利北方的主要礦區。Escondida另一個股東是力拓公司(Rio Tinto)。

Los Bronces安全官員說,通往南方Los Bronces銅礦的道路因地震受到阻隔。英美礦業(Anglo-American)的Los Bronces礦區與Codelco的El Teniente礦區是最接近地震震央的礦場。

英美礦業公司已宣布,Los Bronces與El Soldado兩處礦場暫時停工,因為地震造成電力供應中斷。兩處礦場年產量均各為28萬公噸。

智利國家急難署負責人弗南德玆說,Codelco位於智利中部的全球最大地下銅礦El Teniente沒有遭到破壞。

智利銅產量占全球產量的34%,主要集中在北部。智利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國家,從最北邊的沙漠到好望角,全長4,300公里。而這次地震震央位在中部Maule省的智利第二大城Concepcion東南方90公里處,距離地面約35公里。據美國地質研究網站(USGS),其後又發生了19次餘震,其中五次規模都在六級以上。

專家警告,智利地震引發太平洋地區的海嘯,亞洲沿岸國家、澳洲、紐西蘭與夏威夷等地都可能受到影響。

受到美國需求回升和美元下滑影響,紐約銅期貨價格本月創下8月以來最大漲幅。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最活躍的5月期貨26日上漲2.3%,收每英磅3.284美元,使2月份累計漲幅達到7.6%,逆轉前一個月下跌8.8%的頹勢。

不過,由於上海交易所銅庫存比兩周前激增28%,是2002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加上中國減緩銅進口,可能對銅價形成壓力。
【2010/02/28 經濟日報】



5年期的銅價走勢圖 (圖片來源 : http://www.kitco.com/)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有比較才知優劣

【Winzi 讀報】

有比較才知優劣,指數型ETF基金對於不知如何選股,又不相信投信基金的,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但也不見得是絕對的最佳選擇,也是要經過比較才知差異。

以下是國內的第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與其它3檔基金所做的績效表現,若單以一年的績效來看差距或許不大,但是將時間拉長,便可輕易看出其間的差距了。

在此提供以下報導中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ETF 基金首頁,與淨值走勢(請點按淨值走勢圖)供大家參考。






打敗指數 才算績優生



圖片來源 : vanguard


【經濟日報╱綠角】

基金績效好?請先與指數相比吧!

2009年3月起,全球股市強力反彈,投資人看著去年手上基金的績效,終於可以一掃金融海嘯的陰霾。不過,全球股市多上漲,好成績究竟是因為水漲所以船高,還是經理人能力的表現呢?

我們就來看一下近年最熱門的投資標的-新興市場基金。利用晨星資料庫,可以找到在台灣發售,以新興市場為投資標的的境外基金,總共有17支。

這些基金在2009年都有50%至80%的報酬率,乍看之下都是相當耀眼的報酬率。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輕鬆簡單就能獲取的報酬,也就是指數報酬。

2009年摩根史坦利新興市場指數上漲了78.51%,而相關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譬如在美國掛牌交易的Vanguard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在2009年就上漲了75.42%。這17支境外基金中,績效勝過這支ETF的,只有四支。

這代表什麼呢?

以新興市場來看,這些在台灣發售的境外基金,大多提供台灣投資人遜於指數的報酬。

有人說,新興市場較沒效率,主動選股會有較多勝過指數的機會。但事實看來,明顯不是這樣。

這些新興市場境外基金,大多仍被指數化投資工具打敗。為什麼呢?因為指數化投資不是贏在效率市場,而是贏在成本低廉。(可參考表格右欄的內扣總開銷。)

投資人花費的費用,特別是交給主動經理人的經理費等支出,大多是白費了。投資人交出每年內扣1.5%、1.75%或甚至是高到2%的經理費,為的就是這些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希望他們能挑出表現比大盤好的股票,創造出打敗指數的報酬。但是,這些經理人令我們失望了。他們大多被指數打敗。我們投資人付出了金錢,卻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你是否能知道,明年會打敗指數的基金,會是那幾支?你仍認為靠著星級評等或其他基金評鑑,就能簡單挑出勝過指數的基金嗎?讀者朋友假如有時間的話,不妨研究一下過去幾年,有那些新興市場基金勝過指數。

勝出者的飄忽不定、難以捉摸,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假如你無法確定未來的勝出者,何不就選用排名相當不錯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呢?

很多投資人看著表面的成績,卻忘掉與對應的指數相比。假如選用主動型基金卻產生遜於指數的成績,或是自行選股做主動投資卻跟不上大盤,那麼指數化投資絕對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2010/02/23 經濟日報】




【Winzi 讀報】
以下再摘錄一篇來自晨星的報告供大家參考


股票型基金還是ETFs好?


【晨星/Russel Kinnel】
我們藉由在美國市場上觀察到的5個論點,來比較這兩類型基金。

1. 2008年,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不佳,不如選擇ETFs還可以省下基金管理費?

08年的市場狀況相當特殊,幾乎所有的投資都下跌超過10%以上,不論是股票型基金還是ETFs所受的衝擊都不小。 舉例來說,美國最大的ETF Vanguard 500在08年下跌37%,而同期美國大型均衡型股票基金組別則是下跌37.8%,兩者跌幅的差距不到1%。

另外,有些投資人期許基金經理人能因應市場情況來調整持股部位和標的,雖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時機投資,但是在持股部位和選擇標的的彈性,仍優於ETFs需盡量貼近追蹤指數的限制。


2. 美國股票型基金漲幅不如標普500指數,不如自己主動操作來投資ETFs?

部分投資人認為自己能完全抓準市場時機來投資ETFs,然這樣的投資不僅難度相當高,且過度頻繁的交易也讓成本上揚,反而侵蝕整體報酬。另一方面,不少美國股票型基金持有中型股,或是市值相對較小的大型股,由於投資標的不同,如果用標普500指數來作為所有美國大型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並不大合適。

因此,僅藉由比較美國股票型基金和ETFs的表現,並無法從中看出主動和被動式管理基金的差異。另外,利用晨星客制化的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和其表現做比較,我們發現不論是哪個基金組別,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優於其客制化指數的比例,都較ETFs和其追蹤指數來得高,且平均約有三成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勝過客制化指數的漲跌幅。


3. 九成五的美國股票型基金表現都落後標普500指數,顯現ETFs表現較優?

由於追蹤誤差和基金本身的支出成本和費用,指數的漲跌幅不全然等於ETFs的表現,我們不能把指數的漲幅和ETFs的表現完全劃上等號。另外,並非所有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策略和標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投資人可依據自己的風險屬性跟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型基金。


4. 多方考量,不單單只考慮"費用成本"

一般來說,ETFs的費用成本的確低於股票型基金,但是也有費用較高的ETFs。以健康護理類的基金為例,美國費用最便宜的健康護理ETF-Vanguard Health Care Index的總開支比例為0.25%,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高達十萬美金,但最便宜的健康護理股票型基金-Vanguard Health Care Fund 的總開支比例雖然為0.29%,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僅為兩萬五千美元。

因此,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的基金,投資人不僅要考量費用成本,投資額度的門檻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以選擇出最符合自己投資效益的基金。


5. ETFs加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是最好的股、債配置?

這樣的論述相當不合邏輯,由於美國國庫債的殖利率和違約風險都相當低,反而適合利用較低投資成本的ETFs來投資。 2008年主動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表現相當落後,主要是因為該類基金在投資標的選擇不盡然和指數的成分股相同,再加上08年信用市場風險竄高,政府債劵更是當時的熱門標的,成分股多為政府債劵的債劵指數表現自然明顯優於債劵型基金。

但隨著近期投資環境的改善,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接受度逐步升高,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近期的表現也開始超越債劵基準指數。


結論

不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基金,低投資成本是基本條件,一般而言,ETFs通常比主動式股票型或債劵型基金收費較低,更能替投資組合節省成本,但卻不是一個固定的定律。

因此,選擇標的之前仍然要做一番比較的功課,以降低在投資費用上的支出,另一項更不能忽略的重點是,不論是哪種投資都不一定可以在短期內獲得績效,投資人需要多一些的耐心跟觀察來等待豐碩的投資成果。

(原文取自晨星美國,由晨星台灣編譯)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俄ESPO啟用 中東產油國緊張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華爾街日報報導,自俄羅斯啟用東西伯利亞太平洋油管(ESPO),並將同名的ESPO混合原油輸往亞洲市場後,中東石油業者就開始重新檢討出口和定價策略,不願拱手讓出這塊成長最為快速的新興市場。

受金融海嘯的衝擊,加上節能車輛和生質能源的使用率提高,市場普遍認為西方國家的原油用量已達高峰,相較之下,亞洲市場需求仍持續成長,因而吸引業者將目光向東移往這塊新興市場。

據能源資訊服務業者Platts資料,去年8月沙烏地阿拉伯出口美國的原油已降至每日74.5萬桶,為近兩年來的新低。此外,從目前中國對沙國原油的殷切需求來看,中國短期內可能取代美國,成為沙國原油的最大買主。

由於沙國對美國石油出口量日漸下滑,國營石油巨擘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armco)去年12月起不再於加勒比海一帶租賃儲油設備;該處是將原油輸往美國市場的重要據點。該公司也和阿布達比轉而在日本簽訂儲油合約,目的是讓供應亞洲更為便捷。

Platts全球董事孟特佩克表示,為和ESPO競爭,在市場上供應長期合約的石油業者紛紛採取積極的策略,以吸引亞洲顧客。

孟特佩克說,伊朗和伊拉克已經開始改變過去由買家負擔運費的銷售手法,改由賣家支付運輸和保險費用,以強化競爭力。不僅如此,沙國本月也意外調降給亞洲客戶的3月阿拉伯輕油售價,被解讀成是為回應ESPO的挑戰。

連接東西伯利亞和太平洋科茲米諾港(Kozimino)的新輸油管線,已於去年12月正式啟用,ESPO混合原油也順勢推出,一改先前俄國原油幾乎全數輸往西方國家的局面。目前ESPO每日產量約60萬桶,未來幾年內管線通往科茲米諾港後,可望增至每日100萬桶。

仗著地利之便,ESPO原油只要三至四天就能送到亞洲客戶手上,波灣石油業者則需耗時三周,也因此,儘管ESPO的原油尚未經過廣泛測試,目前已有不少日本和南韓的買家探尋,甚至傳出美國的Tesoro和埃克森美孚已購買ESPO原油,但並未獲得證實。
【2010/02/19 經濟日報】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路
Eastern Siberia–Pacific Ocean oil pipeline (ESPO oil pipeline)


圖片來源 : 路透


【Winzi 讀報】

目的 - 將俄羅斯的石油銷售至泛亞國家(日本,中國,韓國)
路徑 - 從俄羅斯的 Taishet 經過 Skavorodino 到中國黑龍江省(Kozmino)的大慶市(Daqing)
距離 - 總長4758公里

歷史

2001年,俄羅斯 Yukos 公司提案建造一條由俄羅斯的安加爾斯克市(Angarsk)到中國北方黑龍江省大慶市(Daqing)的輸油管路;當時Transneft公司也提案建造一條位於伊爾庫茨克州(Irkutsk Oblast)的Tranneft到遠東的納霍德卡(Nakhodka)輸油管路,納霍德卡市(Nakhodka)是一個面對日本海的不凍港。

2003年5月 - 俄羅斯政府決定合併這兩個提案

2003年5月29日 - 俄羅斯與中國簽屬輸送油管建造合約

2006年4月 - 開始建造

2008年10月4日- 開始從Taishet及Talakan油田供油到Surgutneftegas公司

2009年2月17日 - 中國與俄羅斯簽屬一份石油換貸款合約:中國分別向俄羅斯Transneft石油公司與Rosneft石油管路運輸公司提供用於油田開採與管路鋪設與所需的150億美元與100億美元長期貸款,俄羅斯則供應中國20年每日30萬1千桶的石油。

2008年4月27日 - 俄羅斯管路工程動工

2009年5月18日 - 中國管路工程動工

2009年5月 - 俄羅斯完成第一段的管路工程

2009年7月13日 - 完成1105公里的10KV高壓供電傳輸

2009年12月28日 - 俄羅斯總理普京,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路(ESPO)系統舉行盛大的啟動儀式


工程技術

由俄羅斯 Transneft 公司建造輸送管路

第一段管路 - 從伊爾庫茨克州(Irkutsk Oblast)到Amur Oblast的Skovorodino,共2757公里,總金額122.7億美元,已於2009年12月28開始營運。初步運輸能力為每天600萬桶,預計到2016年可增加至1000萬桶,2025年為1600萬桶。

整個管路工程包含32個加壓站,13個總計267萬平方公尺的儲油槽,一個靠近Sakha Republic位於Olyokminsk的35萬瓦電力站,該電力站由ESPO管路供油發電。

第二段管路 - 從Amur Oblast的Skovorodino到太平洋的Kozmino共2100公里,將於第一階管路完成並開始營運後開始建造,預計於2014年完成。


圖片來源 : http://www.erina.or.jp/en/Asia/map/index5.htm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ESPO oil pipeline
2. 日本ERINA
3. 影片來源 : RT.com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庚寅年展望



BRIC金磚四國2010年GDP成長率預估
圖片來源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Winzi 讀報】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2010世界經濟展望 (pdf 簡體中文版)
2. 弘兼憲史解讀原物料趨勢
3. 新興歐洲趨勢分析
4. 進軍印股 時機快到了
5. BRIC 相關報導與資料
6. BRIC 各國 製造業PMI







虎年展望(一)

【作者╱晨星基金研究員Venus Fan范珉緯】

金磚四國經濟轉型,2010年內需將為主要成長動能之一

金磚四國的總人口約佔全球40%,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約達25%,雖然出口產業仍為這些國家經濟的主要成長來源之一,但是各國政府對內需的拉抬已逐漸帶動經濟結構轉型。在巴西和印度祭出振興經濟政策之後,不僅帶動兩國經濟成長明顯的進步,兩國的出口佔GDP比例也隨之下降至15%以下。而有關中國的各項經濟數據亦反應其內需趨於穩定,根據研究顯示,年均所得5,000至20,000美元是耐久財消費快速增加的級距,中國目前約有五億人口的年平均所得落在這區間內,中國在2009年的消費和投資佔GDP的比例逐漸上升,同時出口的比例亦逐漸下降,雖然市場頻傳中國政策調控的消息,但目前中國的政策仍以壓抑投機的房市投資為主,市場多預期中國政府刺激消費的政策大方向短期不會改變。


以產業結構來看,中國和印度的重工業發展蓬勃,中國汽車產業市場產值已超越美國市場,而過去主要出口紡織產品以及廉價電子商品的印度,目前在造船廠、鋼鐵以及化工等產業都有顯著進展,在兩國企業日漸茁壯下,歐美重量級能源、電信產業等國際知名公司,都成為其併購標的。2009年,中國的中海油和中石化以13億收購美國安哥拉32區油田,印度的巴提電信(Bharti Airtel)以240億美元併購目前南非最大的行動電話業者MTN等等,這些併購企業多為中、印兩國的權值股,也是中國和印度股票型基金的熱門投資標的。


隨著中國對原物料需求增強,金磚四國間貿易關係也逐漸強化,雙方戶惠的結果則帶動原物料產國如巴西和俄羅斯的商品行情。在擴大基礎建設和內需拉抬下,中國對原物料如鐵礦砂和原油需求也大幅攀升,不但2009年原油進口量創新高,市場對於充滿波折的鐵礦砂談判感到憂慮且看漲未來價格走勢,中國鋼廠因而出現恐慌性的搶購。高盛產業報告指出中國對工業物料礦產的強烈需求將推升如鋼鐵等相關礦產價格走揚,最直接受惠就是其他富含天然資源的金磚成員國:巴西、俄羅斯。目前金磚四國家間的貿易比例大幅上升,也簽定戶惠條款,巴西和中國同意由各自貨幣結算雙邊貿易,俄羅斯也和中國簽訂協議出口天然氣,這也意謂著中國的內需將會是觀察金磚四國的重點之一,特別是礦產豐富的巴西和蘊藏能源的俄羅斯,和中國內需連動性相對較高。


雖然不少市場分析持續看好整體金磚四國在2010年的表現,但這四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背景的不同,自然使得投資風險和報酬也不盡相同,相較於巴西和印度內需的潛力,以及財政的實力,俄羅斯的基本面則相對較弱。從表二所提供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俄羅斯在2009年的經濟成長是金磚四國中最差者,若從經常帳項目佔GDP比例亦可窺見該國對貿易的依賴度僅次於中國,且沒有減緩的趨勢。再者,俄羅斯相對偏高的物價,如無法控制得宜,也會使通膨成為未來的經濟隱憂之一,為了增加俄羅斯信貸的流動性,該國央行於2009年10月一度降息,指標利率則來到歷史新低的8.75%。而俄羅斯相對於其他金磚成員國來得較高的政治風險,甚者隨之改變的政策方案和不穩的政局發展都可能衝擊該國市場的表現。


金磚四國股票型基金近期表現

臺灣目前核備銷售的金磚四國股票型基金僅有7檔,但組別中的各檔基金在國家配置上有所不同,也因此造成基金績效表現的差異。在2009年巴西和俄羅斯股市漲幅領先中國和印度的影響下,國家配置以巴西和俄羅斯為主的基金績效在2009年表現也相對較佳,今年以來受到中國縮緊銀根和原物料價格大幅滑落的影響,國家配置以巴西和中國為主的基金績效則遭到拖累而下挫,如果未來商品行情走揚,相信國家配置著重巴西和俄羅斯者將會為基金帶來相對較高的報酬。


巴西是金磚四國基金最主要配置的國家,除了巴西之外,大多基金選擇配置於中國,且持有的投資標的多為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權值股。但各基金團隊對於俄羅斯的看法則較為分歧,德盛金磚四國基金和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金磚四國基金皆對俄羅斯持有相對較高的比例,富蘭克林坦伯頓投資研究團隊認為該國市場本益比相較全球新興市場平均來得低,不少藍籌股的價格遭到低估,也持續看好俄羅斯天然資源的表現,於2009年積極佈局天然氣產業類股的基金更因此而受惠不少。但也有團隊對俄羅斯市場相對較高的流動性風險採取較為保守的佈局,例如由國內投信所發行的匯豐新鑽動力基金在俄羅斯的佈局不到10%,該基金的國家配置則包括中國、南韓和台灣等亞洲國家。


金磚四國再一次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部份市場人士更期許這四個國家能成為全球經濟景氣復甦的火車頭,但由於全球企業的基本面的改善不盡明朗,景氣回春仍有變數,投資人千萬不可大意。



>> 虎年展望續集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進軍印股 時機快到了



圖片來源 : Google images



【Winzi 讀報】

繼去年(2009) 12月匯豐(HSBI)印度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至55.6,創下去年3月以來新高之後,今年(2010) 1月更大幅勁升至57.6終於超越中國的57.4。顯示印度的製造業繼續加快擴張步伐。以此角度當然持續看好印度。



只是,觀察各印度基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的跌幅,有-62%至-76%者。而從2009年3月起漲至今(2010年1月11日)的漲幅也有92%至145%者,差距相當大。

匯豐印度基金從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的漲幅,高達170%,績效確實非長優秀,但是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的跌幅也高居-76%的榜首,是一檔屬於衝勁十足的基金。

以下是各檔基金1年、2年、3年的績效比較圖,供大家參考。





進軍印股 時機快到了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豐印度基金經理人聖傑夫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匯豐印度基金經理人聖傑夫‧道格昨(11)日表示,印度股市經歷2009年的大漲後,本益比已經高於五年及十年的平均值,印度政府的緊縮貨幣政策、歐洲債信風險等利空,短線建議抱持審慎態度。他說,印股孟買指數若回到1萬4,000-1萬4,250點,將是不錯的買進時點。

印股今年拉回幅度達10%,但並沒有跌破1萬5,000點。根據Lipper統計,近一個月來,印度基金績效皆由正轉負,顯示印股市場出現震盪,印股基金同樣也波動甚大。

聖傑夫昨天在其最新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印股近期表現仍將疲弱,但也是買進印股的最佳時點。

為因應國際情勢及印度內政的變化,聖傑夫在投資組合上,也略作調整,其中最重大的變化是增持股銀行股,至1月底,印度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India)已是豐印度基金的前十大持股之一。

印度央行1月29日調高銀行存款準備率75個基點,以收回銀行體系的資金,基準利率則暫時維持不變。聖傑夫認為,央行的動作,確實較預期來的大,但央行此舉主要是遏止過剩的流動資金,及控制通膨。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印度政府開始緊縮貨幣,使市場回歸正常,也顯示政府對印度經濟前景的信心。

聖傑夫不認為印度的通膨會是個大問題,他預期,印度的通膨高峰將落在3月至6月,然後就會在下半年時大幅下滑,商品價格將保持平穩。他比較擔心的是央行緊縮政策,他希望印度央行採取的是漸進式的貨幣收縮措施,而非大步躍進式的改變。

印度政府即將展開升息,使近期房地產及銀行股股價表現疲弱,聖傑夫認為,此時反而是很好的買進時點,房地產及銀行皆是他近期最偏好類股。

至於匯率因素,印度盧比近期因美元走強而偏弱,但聖傑夫也認為,印度盧比長期朝向升值趨勢,並未改變,對於基本金屬及石化產業而言,可能受到盧比升值影響最大,其次是IT產業,但他在投資組合上,優先考慮的是公司的基本面,匯率則是次要考慮因素。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巴西將有“台積電級”晶圓廠!?





【電子工程專輯/2010/02/09】
巴西半導體新創公司Ceitec座落於巴西南部Porto Alegre的晶圓廠於2月初正式剪綵開幕,對該國來說意義重大;據了解,該晶圓廠採用授權自X-Fab的0.6微米製程技術,產能約每週1,000片6吋晶圓。而Ceitec的高層則發下豪語,指新廠僅是巴西半導體產業的踏腳石,在三年之內巴西就會出現比美台積電(TSMC)的大型12吋晶圓廠。

在去年接任Ceitec董事長暨執行長的Eduard Weichselbaumer,在半導體產業界擁有28年的豐富經驗,曾在Fairchild、LSI Logic、Virage Logic等公司位居要職。他在最近接受EETimes美國版編輯採訪時表示,目前Ceitec採取「輕晶圓廠(fab-lite)」的經營模式,其Porto Alegre目前的產能用以製造該公司首款RFID晶片,即應用於牛隻識別的Chip de Boi標籤。

Weichselbaumer透露,該公司計劃與外部晶圓代工廠合作,以支應目標中的無線通訊、數位多媒體市場領域所需。他表示,除非又發生一次全球性景氣衰退,否則Ceitec的Porto Alegre晶圓廠利用率在接下來兩年內應該可維持九成;而如果發展順利,這家百分之百由巴西政府所有的公司將有機會增資甚至公開上市,並興建更大型的晶圓廠。

「如果我現在把一座台積電等級的晶圓廠放在南美洲,可能有點像癡人說夢;」Weichselbaumer表示,但在三年之內,巴西的基礎建設與半導體產業的支援系統將逐漸發展健全,到足以支持一座大型的晶圓廠。

在SEMI負責追蹤晶圓廠的分析師Gregor Dieseldorff表示,Porto Alegre晶圓廠的大部分設備是可支援8吋晶圓,因此他認為該公司會在今年底將該廠轉型為8吋廠。Weichselbaumer與Ceitec的其他支持者認為,該公司的成功有部份是得益於巴西內需市場與1.9億人口。

巴西有98%的電子元件是靠進口,半導體元件更是百分之百仰賴海外供應商;Weichselbaumer表示,巴西政府深知這種情況,因此催生了此一非常高層級的產業推動策略:「他們希望提升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量,並降低對高科技產品進口的依賴程度。」

近年來,巴西政府已經推動了數個計畫,以建立國內的IC設計中心、晶圓廠與封裝廠;在2007年,該國並公佈了一系列賦稅優惠與鼓勵政策,以吸引跨國晶片業者前往投資。而目前也有數家跨國廠商在巴西建立設計中心,包括1998年進駐的Freescale。

Weichselbaumer表示,儘管全球景氣衰退,巴西的經濟狀況仍然相對強健;他指出,這讓Ceitec吸引了不少設備與材料供應商的注意,因為該公司勢必得為晶圓廠的營運進行採購:「我們很幸運地渡過了不景氣;這段時間巴西只有一個季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

但Ceitec目前仍面臨不少質疑;該公司自2000年由巴西政府成立以來,經歷過不少計畫延遲與錯誤的開始;例如該Porto Alegre晶圓廠原本打算在2008年開始營運。對此SEMI的Dieseldorff指出,該晶圓廠的設備裝機延遲,但現在問題已經解決。

去年Ceitec發表Chip de Boi時聲稱,該產品是首款完全在巴西境內設計的IC,但卻被該國產業界人士吐槽,說早就有很多晶片是在巴西完成設計。而Weichselbaumer在這次受訪時還是堅持以上說法,只不過稍微調整表示,該產品是第一款在巴西境內由巴西本土廠商所設計的晶片(但也有人指出,早在20年前就有巴西晶片廠商設計出視訊轉碼晶片)。

巴西政府積極扶植IC產業的作法也受到不少質疑;過去數年來,南美洲數國政府都曾試圖在境內建立半導體製造產業,但成敗參半。雖然有台灣成為全球IC產業重鎮、特別是晶圓代工,以及韓國成為全球記憶體業重心的前例,但抱持懷疑論者指出,包括新加坡、中國與印度的產業推動卻沒有非常成功。

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總裁Bill McClean就曾不只一次表示,他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地方能再出現晶片廠商聚落,因為進入這個產業的門檻變得太高。他認為,新興經濟體像是巴西、俄洛斯等國家也許會建立少數晶圓廠,不過不太可能發展成晶片製造中心,就算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不樂觀。

「就算是政府,也會開始對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卻步;」McClean表示:「這些政府想以晶圓廠的設立來證明他們是高科技國家,但從商業與財政的角度來看,這些計畫其實是不合效益的。」




【Winzi 讀報】

以下是CEITEC相關資料

1. CEITEC 網站
2. 維基百科資料
3. CEITEC 公司簡介 (pdf 檔)
4. 巴西境內IC設計中心分佈圖
5. CEITEC 工廠照片


圖片來源 : http://www.eettaiwan.com/


照片來源 www.eletrica.ufpr.br/nee/2009_02_01_archive.html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2010年CIT新執行長



CIT Group Inc. 的股價 (圖片來源:Yahoo)


【Winzi 讀報】

以下這則新聞與高收益債券基金有關,因為有些高收益債券基金持有CIT的債券,相關資料可參見「基金筆記」及「債券基金」目錄裡的報導。

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商貸機構CIT,在聰明反誤事的執行長皮克(Jeffrey Peek),於2009年底去職後,現在又找來一位同樣備受爭議性的人物-沈約翰,來接掌CEO。

CIT的命運在他的帶領之下,真的能從此扭轉頹勢嗎?其後續發展究竟又會有何精彩之處?就全看這位新執行長是否真的能「悔過自新」亦或仍就是「本性難移」的表現結果了,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賣掉美林的沈約翰 接掌CIT



美林公司前執行長沈約翰8日出掌CIT金融公司。這位飽受爭議的金融老將,
在美林虧損連連時依舊發出鉅額紅利,並斥資百萬美元裝修個人辦公室,引發各界批評。 (彭博資訊)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前美林公司執行長沈約翰(John Thain)8日正式接掌美國中小企業商貸機構CIT集團。CIT兩個月前才走出破產程序,沈約翰則在併購爭議中離開美林,兩者都在信用危機中落難,如今準備攜手東山再起。

現年54歲的沈約翰縱橫金融界30年,曾擔任高盛公司總裁兼營運長,以及紐約證交所與美林公司的執行長。

他8日就任CIT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後,將把美國銀行(BofA)收購美林的諸多爭議拋諸腦後,努力重建差點玩火自焚、還得靠債權人相救的CIT集團。

沈約翰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CIT對中小企業舉足輕重,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們若想見到美國經濟持續復甦,想看到新的工作機會,就必須幫中小企業籌資。」

沈約翰在金融危機如火如荼上演時,為挽救美林,而促成美銀收購美林案。但沈約翰後來飽受抨擊,因為他執掌美林時,儘管公司虧損數十億美元,仍斥資120萬美元重新裝潢個人辦公室,光馬桶就花了3.5萬美元,又發給美林員工豐厚薪酬紅利,引發不少爭議,2009年遭美銀勒令解職。此後,沈約翰保持低調,甚至考慮轉往私募股權公司上班。兩個月前,CIT集團委託獵人頭公司找上了他。

CIT集團首席董事萊恩(John Ryan)表示:「我們相當看好沈約翰,認為他是奧運級的選手,爆發力十足。他是引領CIT 重拾獲利的最佳人選。」

沈約翰出任CIT集團執行長的人事案已獲CIT集團的監管單位批准,包括聯邦準備銀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美國財政部。

不過,內情人士指出,沈約翰轉戰CIT的薪酬會比他近幾年賺得少,底薪為50萬美元,另配價值550萬美元的限制股,其中大部分在一至三年內不得賣出。此外,他還會領到最多150萬美元的獎勵,以限制股形式發放,兩年內不得賣出。

沈約翰以空降之姿執掌紐約證交所時,曾協助紐約證交所重新思考經營模式。他讓紐約證交所公開上市,扭轉一向由委員席次把持的傳統,讓該證交所更與國際接軌。

這次,沈約翰務必對症下藥,減少CIT集團對短期債市融資的依賴,因為這類資金來源在金融海嘯後已乾涸。

CIT集團曾誓言要將更多營運轉移到猶他州的銀行子公司,也會延續數十年對中小企業商放貸的業務重心。沈約翰勢必重組新的高階管理小組,也可能延攬他在美林的副手沙伊(Nelson Chai)。

沈約翰說:「我樂觀以待,但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2010/02/09 經濟日報】

波亭辦銀行 無聊致勝




【編譯/莊雅婷】
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被稱為世界上最無聊的銀行,但就是靠著董事長波亭(Emilio Botin)保守單調的經營哲學,才能帶領這個家族銀行挺過金融海嘯的驚濤駭浪,躍居為全球金融業的龍頭。

波亭1986年從父親手中接棒至今,已斥資逾600億美元在西班牙、拉丁美洲、歐洲和美國等地進行收購,使該行摘下全球最大銀行的頭銜。同時,波亭也靠著堅守傳統銀行業務和善用金融軟體,把Santander打造成中國以外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在金融風暴肆虐期間賺進約250億美元。

Santander採取樸實無華的經營哲學,主因是波亭恪守金融業最枯燥的美德:保守、耐心,以及不碰必須分拆、新包裝後再轉賣的貸款。波亭喜歡有牆有門的實體銀行,因為他希望在放款之前親自見到客戶;Santander目前在全球擁有逾1.3萬家分行,數目居同業之冠。

波亭也厭惡風險,如果銀行經理放款的金額超過1,000萬歐元,就得說服他為何投資值回票價。波亭說:「客戶和股東都期待我們成為服務界的佼佼者,而且營運能既穩健又賺錢。」他表示,外界也許會覺得這種經營方式很無趣,但這其實需要強大的決心、專注力和付出,「金融危機最寶貴的一課是,好的風險管理是銀行業的基礎」。

堅持風險控管是Santander能夠安度金融災難的關鍵。這波危機爆發後,Santander提撥的損失準備金是房貸預估虧損金額的151%,超過其他歐洲同業的85%,且備抵呆帳提存比率高達72%,也高於歐洲大型銀行的58%。

嚴格執行保守的營運策略讓Santander得以持盈保泰,去年獲利預估約128億美元,吸金能力名列全球第三。現在該行總市值約為1,370億美元,比2000年暴增逾一倍。

熟悉波亭的人都認為他不會就此打住。Santander公司歷史作者吉恩說:「波亭只喜歡兩件事─經營銀行和打高爾夫球。他和美國銀行家不同,認為銀行庶務並不枯燥乏味。」

目前Santander正積極推動併購。去年9月,該銀行首次公開發售巴西子公司16%的股份,成功集資70億美元,也有助其拓展巴西市場的版圖。

歐洲方面,Santander開始從2007年收購部分荷蘭銀行(ABN Amro)的交易中嚐到甜頭。Santander當初投資170億美元收購荷銀的巴西業務,至今價值已暴增至490億美元。

Santander的另一項關鍵,可歸功於自營交易軟體Parthenon。該軟體把銀行各部門的資料按顧客名單整合,因此能交叉銷售商品給所有顧客,同時大幅減少後勤人力。

英國Algebris避險基金主管賽拉說:「這是連摩根大通都沒有的精密資訊,但我卻在Santander的智利分行看到。」(取材自美國時代雜誌)

【2010-02-08/經濟日報/A6版/國際財經】



Santander籌資 英國部門擬上市


【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
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準備把英國部門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預計籌資金額高達150億英鎊。

由於西班牙國際銀行有意承接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準備拋售的300家分行網絡,這項上市案只是該行許多籌資計畫之一。

該上市案也意味西班牙國際銀行先後在英國買下的Abbey、Alliance & Leicester以及Bradford & Bingley的儲蓄部等三家銀行,如今都將重返股市。

分割後的該銀行集團將直接列入富時100股價指數,市值約相當於駿懋(310億英鎊)的一半,和RBS的180億英鎊相去不遠。

西班牙國際銀行將出售約25%的少數股權,而且將從20億英鎊的預估年度盈餘中撥出一半作為股息,以提高投資人的購買意願。

這項掛牌交易案大致將和該集團巴西事業去年上市籌資50億英鎊的模式相似,許多大型的法人投資機構上周都己接到該行的洽詢。

西班牙國際銀行最近密集和多家投資銀行洽商募集額外資本的問題。分析師指出,除了競標RBS的資產外,該行也需要更多資金應付西班牙經濟低迷帶來的虧損。

有意角逐RBS資產的除了西班牙國際銀行外,還有維京集團旗下的金融事業Virgin Money與澳洲國民銀行等。

【2010-02-08/經濟日報/A6版/國際財經】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豬群擋路!?



圖片來源 : 華盛頓郵報


【Winzi 讀報】

以一些PMI的經濟數據來看,世界各國的經濟皆已在復甦的途中了,只是快慢有別;而從2008年上車的投資人,在這一趟驚悚的旅程中,也確實見識到了-美國次貸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冰島破產、AIG危機、CIT破產危機、杜拜倒債危機…,等各種價值不翡又心驚膽跳的金融奇觀,而現在眼前遇到的確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觀-「PIGS」擋路。既然一時無法通行,那麼就放輕鬆,當做是旅途中點,下車(註)欣賞一下這令人「嘆為觀止」的「豬群」危機吧!

註:去年12月-「股神投資回顧」時,若有注意下車


以下是諸國的主權債信評等與製造業PMI

葡萄牙 - 債信評等(JAN 2010):AA
義大利 - 債信評等(JAN 2010):AA-
西班牙 - 債信評等(JAN 2010):AAA
西臘     - 債信評等(JAN 2010):BBB+






歐洲「豬國」倒債危機

【經濟日報╱羅比尼】
市場近幾個月來,對杜拜、希臘及其他一些小經濟體的主權債務問題原本不屑一顧,但前一日突然意識到債務違約可能帶來的風險。

去年11月,杜拜償債能力首先出現問題,最後有賴財力雄厚的盟友阿布達比伸出援手。雖然市場少有人相信,布魯塞爾真的會放手讓雅典沒頂,但是歐盟正儘量避免做出為希臘解圍的承諾。

希臘目前的危機是歐盟內部最糟的狀況。英文縮寫被湊成了「豬群」(PIGS)的四個國家,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和西班牙,國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都在100%上下。雖然PIGS的名字很可能是英國銀行家開的玩笑,但英國與愛爾蘭、冰島一樣,都意識到問題可能延燒到自己身上。

狀況不只歐洲有,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和日本也遇到同樣棘手的國債問題。當然,比起希臘與葡萄牙等小國,美國與日本較有能力應付赤字問題,因為希葡政府限制公共支出的能力已遭質疑。但即使是經濟大國,不當政策仍將導致投資人從向來被視為安全避風港的美、日債市中撤資。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間的人為分界線,將很快失去原有的意義。

如果與德國一樣,財政惡化的主因是經濟衰退,那麼可能較有穩定負債比率的能力。美國和日本則會是投資人最不可能摒棄的國家,這是因為美元是全球準備貨幣,美國也擁有發展最完善、最具流動性的債務市場體系,而日本是淨債權國,且融資大多仰賴國內市場。

投資人如何看待布魯塞爾處理當前危機,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西班牙和希臘等歐洲國家已決定推遲改革,將面對競爭力大降的問題。日本因人口高齡化與經濟停滯,國內儲蓄正持續減少。美國則是人口高齡化加上經濟增長減速的淨負債國。

對美國而言,後續問題顯而易見。未來十年,美國的年度財政赤字將增至1兆美元。外國投資人對美元疲軟的憂慮,終將迫使華盛頓當局處理好內政。美國勢必將大幅加稅、取消稅務優惠、堵住稅務漏洞,並刪減社會福利。

外國債權人不會馬上摒棄美債,但趨勢會慢慢成形。那些將美債視為安全港的美國國內投資人,同樣也會揚長而去。

不過,因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從2011年開始升息抗通膨,外國投資人和央行會願意提供美國融資,但會要求較高的殖利率。利息成本上升,將使美國施政受限。屆時國債違約風險會碰上現實的挑戰。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編譯季晶晶)




克魯曼專欄 - 赤字恐懼 威力直逼核武

【經濟日報╱克魯曼】
報紙、電視近日充滿與聯邦預算赤字相關的嚴正警告。媒體告訴我們,赤字危及經濟復甦;赤字使美國經濟穩定面臨風險;赤字將侵蝕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這些論點不是以意見的方式呈現,而是當成事實來報導,就這麼直截了當。

然而這些並非事實。許多經濟學家對預算赤字的看法,要比出現在電視上的觀點冷靜許多。投資人也未過度擔憂。而且儘管殖利率跌至歷來最低,美國國債還是不乏買家。長期預算展望雖有問題,短期赤字並無疑慮,且長期展望也遠不如媒體引導民眾相信的那般可怕。

赤字恐嚇為何會突然滿天飛?它沒有真實消息來源。情況至為明顯,美國政府將面對長期的巨額赤字,這個事實至少一年前即已十分明顯,而且這些赤字預估自去年夏天以來也沒太大改變,然而財政吃緊的警告鼓聲卻是愈擂愈響。

這次赤字歇斯底里爆發令人想起伊拉克戰爭前當道的集體思考,而且有此看法者不限於我一人。現在和當時一樣,令人半信半疑的指控證據不足,媒體卻當成確切的事實來報導。

現在和當時一樣,多數的政治與媒體機構都認為美國必須儘快採取激烈行動,實則這種驟然升高的急迫性未獲任何新資訊支撐。現在和當時一樣,舉凡向這種思考挑戰者,無論理由多充分,背景多硬,悉數遭到邊緣化。

散布赤字恐懼最終造成的傷害,可能會和當年散布大規模毀性武器恐懼不相上下。

且讓我們釐清預算實情。和我們聽聞的恰好相反,現今的聯邦高預算赤字並非來自失控的支出成長。相反地,一半以上的赤字是我們仍未擺脫的經濟危機所引起。經濟危機導致稅收大減、聯邦需對金融機構紓困、祭出刺激成長、提高就業的短期措施。

問題是,面對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政府擴大預算赤字是對的作法。其實赤字還可以更大,因為政府應該比現在更積極去創造就業機會。

誠然,美國還有長期預算問題。即使經濟全面復甦,預算也難以平衡,甚至無法將赤字降到能夠永久維持的低數字水平。一旦經濟危機解除,美國政府必須增加歲收並控制支出。而除非控制醫療保健成本,預算數字無從平衡。

對於未來數年,甚至10年的預算前景,我們不必莫名恐慌。舉例說,歐巴馬政府在最新的預算案中提及國債利息,預測10年後,這項利息支出將占國內生產毛額3.5%。這又何懼之有?這項利息成本與老布希政府年代大致相同。

那麼,何以會出現歇斯底里?還不是政治使然。

去夏美國人仍能冷靜面對赤字,當時的平心靜氣與現今的恐慌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是散布赤字恐懼心理是共和黨的首要政治策略。它的雙重目標是重創歐巴馬形象與癱瘓歐巴馬的政治議題。政治人物兩面做人不是新鮮事:一面喊減稅,一面稱自己是財政正道捍衛者的政治人物大有人在;將政府控制「聯邦醫療保險計畫」成本妖魔化,又譴責政府亂花錢的政治人物也比比皆是。

問題出在一般大眾並未能判別何者是惺惺作態,何者是嚴肅的經濟辯論。悲劇因此發生。

受赤字歇斯底里影響,華府已陣腳全亂。政府只談如何將刪政府支出刪減數十億,卻幾乎沒有解決大眾失業問題的意願。政策方向錯誤,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將付出代價。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王麗娟摘譯)

【2010/02/06 經濟日報】

高盛歐尼爾 創造金磚四國





【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
2001年9月11日,剛接掌高盛公司外匯分析部門的歐尼爾(Jim O'Neill)驚恐地發現,正與他進行視訊會議的同事突然消失在螢光幕上,這名在紐約世貿中心上班的同事後來證實逃過一劫,但歐尼爾永遠忘不了當時的恐懼。911恐怖攻擊事件替21世紀寫下可怕的起點,卻促使歐尼爾提出改變這個世紀的新名詞:金磚四國(BRIC)。

歐尼爾的「發明」用「地殼變動」形容毫不為過,這個概念不僅使全球投資視野大幅改觀,甚至造成政治視野的重組,原本沒想過同屬一個集團的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不但接受這個觀念,甚至還以BRIC為名召開高峰會。這位曼徹斯特郵差的兒子,根本沒料到這四個字母居然有如此威力。

歐尼爾說:「那時,我知道找到一個大觀念,但沒想到會發展成如此巨大。」

即將滿53歲的歐尼爾,講話仍帶著曼徹斯特工人階級的口音,和刻板印象中的英國銀行家完全不像。他在辦公室裡昂貴高檔的電腦設備旁邊,擺著曼聯足球隊的旗幟與各種裝飾品。

歐尼爾是曼聯足球隊的忠實球迷,至今仍固定買月票,經常從倫敦跑到曼徹斯特看球賽。他到現在仍會在老家的酒吧留票給童年好友們,欠票就去拿。

歐尼爾對足球的熱愛並非只是票友而已。他上中學時幾乎都在踢足球,畢業後,他決定申請就讀雪菲爾大學(Sheffield),部分原因是方便去看曼聯比賽。歐尼爾回憶說,他的大學生活「在踢球與醉酒之間度過」。

911事件 看見非西方興起

但大學生活也讓歐尼爾發現對經濟學的熱愛。拿到經濟學博士之後,歐尼爾在倫敦幾家銀行擔任外匯分析師,1995年加入高盛,然後在外匯研究部門與深受他敬重的經濟學家戴維斯(Gavyn Davies),共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2001年戴維斯離職,歐尼爾頓時發現自己得一肩扛起整個部門的責任,他說:「當時我想總得提出點什麼,為這棟辦公室留下我的色彩。」

身為外匯分析師,歐尼爾先天就對國際市場充滿興趣,也是全球化的堅定擁護者。911事件讓他看到非西方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他還看到非西方世界的興起不只帶來911這樣的破壞事件,更有正面的效果,仔細思索後的解答,就是中國、印度、俄羅斯與巴西即將扮演主要角色。

歐尼爾說:「911告訴我的是全球化絕不等於美國化,也不該等於美國化。為了要讓全球化繼續推進,它必須被更多世人接納,但不是以美國強加的社會與政治價值,或美國式結構。」

歐尼爾指出,非西方國家的經濟體很快將發揮比西方國家更大的影響力,而金磚四國就是主要代表。當時這四個國家的共同點是:龐大的人口、低度開發的經濟,以及政府決心擁抱市場,接受全球化的部分作法。這讓四個地理分隔、語言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突然被視為一體。

但是這個說法最令人震驚,甚至讓人難以置信之處是,歐尼爾與他的團隊大膽推定,2041年時(現在更修正提前至2032年),金磚四國的經濟總規模將超越六大西方主要經濟體的總和。一個清晰輪廓於是浮現出來:全球化市場的未來就在金磚四國,而不是一般熟知的歐美世界。

這份名為《金磚四國的夢想:邁向2050年》的報告,徹底改變了歐尼爾與其團隊的生活。從此之後,他們進入所謂的「金磚生活」時期。高盛各企業客戶的信件潮湧而來,急著探詢或肯定金磚四國的說法。

就某些層面而言,金磚四國的講法並非全然新穎。投資界討論「新興市場」已有數十年。但是把這四國綜合在一起,看成未來的最大市場,卻使企業界終於可以拋棄繁雜的「新興市場策略」、「中國策略、亞太市場」或「拉美前景」這些模糊用語,首次用四個字母道盡重要的新興市場。現在,廣告商可以直接表示要發展「金磚策略」,投資業者直接成立「金磚基金」。這個概念化繁為簡,更容易引發各界迴響。

概念易懂 迅速引發各界迴響

但並非所有人對認同歐尼爾的講法。最常見的攻擊是,他預測的時段太長,而且直接把近期的發展當成長期的持續趨勢。另一種看法是,金磚四國的差異太大,根本不該被看成同一個集團。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說:「中國在經濟、財政與政治上,都壓倒其他三國。」湊成金磚四國沒有太大道理。也有人認為應該加入南韓的K,成為BRICKs,甚至包括墨西哥。更多人覺得,現在應該把俄羅斯的R剔除。

許多人當初也認為金磚四國是隨意拼湊。2001年時,巴西才剛經歷惡夢般的惡性通膨,很難讓人看好。而當歐尼爾到巴西向投資人講解BRIC的概念時,主持人在旁向他咬耳朵說:「我們都知道,你把巴西的B放在字首,只是為了念得順口。」

歐尼爾承認,BRIC這四個字的縮寫有某種偶然成分。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就常向他打趣說,當初他應該堅持把代表中國的「C」放在首字母,成為「CRIB」(嬰兒床)。不過,假如當時真的用嬰兒床來講這世界經濟的未來勢力,恐怕不如金磚四國如此響亮。

以金磚四國替換掉「新興市場」或「開發中市場」,歐尼爾自認是一大進步,表示這些國家的經濟體不再是套用西方模式去「開發」、「興起」的地方,金磚四國會走出自己的路。

當初相信歐尼爾而去投資的人,現在可享有豐厚回報。2000到2009年在股市投資上被稱為「失落的十年」,因為許多股市的漲幅都悉數歸零。唯有金磚四國漲幅超過一倍,俄國股市更有近七倍的表現(見表)。

知名財經評論家布朗(Joshua Brown)說:「如果按照歐尼爾看法投資這四個股市,現在的回報將超過任何其他投資標的。」對布朗的稱讚,歐尼爾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真是不好意思。」
(取材自金融時報)

【2010/02/08 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 : 高盛

【Winzi 讀報】

BRIC 相關資料

1. 維基百科 - BRIC
2. 與金專四國一起夢想 (pdf 檔)
3. 高盛的BRIC資料區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新興歐洲趨勢分析



圖片來源 : www.sibajamisadventures.com


【貝萊德╱提供】

當俄羅斯的油管通道中國,俄羅斯的股票在香港掛牌,對俄羅斯經濟與股市的改變?

俄羅斯也吹中國風,中國已是俄羅斯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

若以俄羅斯貿易往來國家分析,2009年前三季歐盟與前蘇聯國協分別佔50%與15%,但若以單一國家來看,中國佔俄羅斯整體貿易量已由1998年的4.4%快速上升至2009年前三季的8.3%,不僅重要性逐年上升,亦是僅次於荷蘭與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而且有機會在2010年成為第一大貿易國。

中國提供低廉的資金換取俄羅斯的能源,雙方各取所需

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因此除了出口鎳、鉑等礦產至中國外,俄羅斯亦是中國的第四大能源進口國家。當金融海嘯時,俄羅斯企業面臨油價下跌、融資困難的窘境,中俄雙方在2009年2月簽屬協議並同意從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架設油管,中國提供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油管建造公司Transneft為期20年共250億美元低利貸款,換取20年內以市價供應每天30萬桶原油的保障。

第一階段的油管與港口共花費140億美元,已於2009年底完工,第二階段將於2010年10月完工,屆時全長4800公里的油管,每天運送30萬桶至中國,可供應中國約8%的原油進口量。該管線將計畫進一步延伸至日本與韓國,預計每日供應160萬桶原油,將讓俄羅斯原油年產量成長16%,並使俄羅斯GDP增加約1.5至2%。

俄羅斯原物料類股在港掛牌,將有助提升本益比與企業集資

除了雙方各取所需,換取資源與金援外,俄羅斯總理普丁於2009年10月拜訪中國時,雙方達成34項、60億美元投資案,其中包括在大連建置俄羅斯煉油廠與核能電廠,甚至有讓貨幣自由流通的計畫。此外,由於中國與香港股市缺乏原物料的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鋁礦、也是俄羅斯最大的礦業公司RUSAL(俄羅斯聯合鋁業)於近期在香港股市以每股10.8港元完成22.4億美元的新股募集(IPO)計劃。該新股上市計畫並未受到近期香港股市重挫影響,不僅全額認購,而且比最低底價還高出近2成。

俄羅斯股市本益比一向是全球新興市場中最低,而中國與香港股市不僅資金充沛,以2009年為例,全球165件、1013億美元的IPO募集的資金中53%在香港與上海證交所募集的(資料來源:renaissancecapital,2010年1月),本益比亦較其他新興市場為高。

以同樣是礦業類股為例,中國鋁業等四家鋁礦公司的平均本益比為42倍,而俄羅斯最大的礦業類股Norilsk Nickel的本益比12倍,企業價值/稅前息前盈餘不到中國鋁礦平均的三分之一。而若以RUSAL為例,因為在香港集資掛牌,其企業價值/稅前息前盈餘比美國鋁業高出5成。

俄羅斯股市是受惠於中國經濟成長最便宜的捷徑

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經理人認為,由於俄羅斯上市公司中有60%與15%集中在能源與礦業公司,若有更多的俄羅斯原物料企業至香港掛牌,不僅使其本益比有機會向上調整,有助於企業長期營運成長,例如RUSAL的子公司Norilsk Nickel就可能跟進掛牌。

俄羅斯出口礦物與能源至中國,並出口相關企業至中國股市掛牌與集資,中國提供低廉而充沛的資金,相較於受惠於中國經濟成長的中國或巴西股票,俄羅斯股票是最便宜的捷徑,目前股價淨值比僅1.2倍,僅是中國與巴西股市的一半。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經理人不僅看好俄羅斯,亦看好因美歐經濟復甦受惠程度較大的捷克與匈牙利等中歐三小國,加上近期股市波動性較高,建議投資人以區域型新興歐洲基金介入。




【Winzi 讀報】

貝萊德 環球資產配基金 經理人-施達文 曾說:『...透過買中國的「鄰居」來賺中國財...』。真是一語道破箇中之妙!

以下是數檔美元計價的東歐基金績效比較圖。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升高 美國喜、大陸憂



圖片來源 : Winzi 讀報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製造業1月繼續快速擴張,投資人的反應卻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歐美的製造業擴張帶來復甦希望,中國大陸的強勁數據,卻引發亞太地區央行將採取更多緊縮貨幣政策的憂慮。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統計的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升至58.4,遠超出分析師預期。Markit集團統計的歐元區1月PMI上修至52.4,創逾兩年高點。英國1月PMI更衝至56.7,創逾25年最高。

豐集團統計的中國PMI在1月續衝至57.4,再創記錄新高。儘管媒體報導中國的銀行在1月下旬應政策要求急縮貸款,但這項數據顯示製造業毫無降溫跡象。PMI價格指數更顯示售價激增,讓中國官方面對通膨威脅更難有迴旋餘地。

投資人憂慮中國將祭出更多、更嚴厲的經濟緊縮措施,造成亞股1日大跌。但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則在製造業數據激勵下勁揚90點至10,157點。歐股下午盤普遍上漲約1%。

豐集團經濟師屈宏斌表示,中國製造業在1月強勁擴張顯示,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將繼續加速增長。中國去年第四季GDP成長年率高達10.7%,引發經濟過熱疑慮。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今年來已連番利用存款準備率等多項工具,試圖縮緊貨幣供給。

屈宏斌說,中國1月製造業持續加溫,顯示幾個月內將看到更多的緊縮「調控」作法。上海證券綜合指數1日殺低1.6%至2,941點,今年來已跌逾10%。

在中國需求帶動下,亞洲各地的製造業與經濟數據也在1月繼續升溫。豐統計的台灣1月PMI高達61.7,新訂單並創26 個月最大增幅。南韓1月貿易不如預期,但對中國出口則比去年1月暴增88%。澳洲1月製造業數據持續加溫,房價與通膨指標同樣沒冷卻跡象。
【2010/02/02 經濟日報】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礦業巨頭固料 搶吃肥料廠



圖片來源 : Potash One Inc.



【經濟日報╱編譯吳柏賢/彭博資訊三十一日電】
為因應未來肥料需求急速攀升,全球兩大礦業巨擘澳洲必和必拓(BHP)公司與巴西淡水河谷(Vale SA)公司,上周共斥資49億美元爭相併購肥料公司,以確保肥料來源無虞與未來利益。

必和必拓同意以約3.41億加元(3.22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阿薩巴斯卡鉀業公司。淡水河谷計畫斥資7.85億美元買下Fertilizantes Fosfatados(Fosfertil)肥料公司16%的股權,但表示需待Bunge農業公司的巴西肥料資產以38億美元售予淡水河谷的交易完成。

全球最大肥料公司Potash表示,未來數年隨著全球需求上揚,肥料銷售可能增加。聯合國曾表示,全球人口將由目前68 億激增至2050年的91億,帶動糧食需求。

必和必拓與阿薩巴斯卡鉀業28日發表聯合聲明,收購價將為每股8.35加元,較上月27日的收盤溢價25%。巴西Fertilizantes SA公司表示,計劃出售Fosfertil的16%股權予淡水河谷。

淡水河谷為全球最大鐵礦商,同時也是第二大鎳礦商,試圖多角化經營,並在拉丁美洲大舉投資肥料業。淡水河谷生產的碳酸鉀是生產肥料所必須的原料,是巴西唯一廠商。

摩根士丹利本月的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碳酸鉀需求可能勁揚50% ,每公噸價格可能自今年的400美元增加為明年450美元,2011年更上看500美元。美林銀行上周也預估,今明年碳酸鉀用量將復甦。

必和必拓表示,阿薩巴斯卡鉀業擁有薩斯卡其萬(Saskatchewan)盆地最大的允許探勘區域之一,約涵蓋6,900平方公里;這筆交易將使必和必拓進入薩斯卡其萬盆地總共1.4萬平方公里的探勘區。

必和必拓兩週前同意斥資2.4億美元開發位於薩斯卡其萬的堅遜(Jansen)鉀礦,這項收購案將使必和必拓獲得堅遜周邊的其他鉀鹽資產。

淡水河谷表示,將收購Bunge旗下的投資公司所有股權,包含該公司在巴西的磷酸鹽礦與資產,還將收購Bunge所擁有Fosfertil的42.3%股權;一旦當局核准,將開始行使強制要約,買斷Fosfertil少數股東的普通股。
【2010/02/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