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美國製造業擴張速度 超預期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受惠於工廠訂單大增,10月美國製造業擴張速度超乎市場預期,創五個月來最快。不過,9月個人支出增幅縮小,個人所得則是意外下降。

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1日公布,10月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增至56.9,優於9月的54.4,為五個月來最高,數字超過50代表製造業活動擴張,而9月是連續第15個月成長。道瓊社訪調的經濟學家原先預期,10月ISM製造業指數會降至54.3。

ISM調查報告負責人歐爾說:「製造業的擴張速度今年4月觸頂後,開始出現成長減緩之勢,但本月的報告顯示,製造業仍維持著15個月前的復甦力道,使本季的成長展望樂觀。」海外需求攀升和國內企業增加設備投資等因素,持續支撐美國製造業擺脫景氣衰退,包括發動機大廠Cummins等美國企業都因此受益良多。

10月ISM新訂單指數從前月的51.1躍增至58.9,生產指數則從56.5攀升至62.7。10月就業指數從56.6升至57.7。

另一方面,美國商務部公布,9月個人支出年成長率僅0.2%,不如7月和8月的0.5%;個人所得則減少0.1%,為去年7月以來首度走下坡。個人支出和個人所得疲弱凸顯經濟仍極度脆弱,消費者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和就業市場復甦緩慢的窘境,仍不願輕易掏荷包。

Fed定本月2至3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預料官員將格外關切經濟成長疲軟不足以降低失業率的議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先前曾矢言,將「用盡各種手段」支撐經濟復甦。這番話讓投資人預期,Fed會後可能宣布新一輪收購資產方案。

【2010/11/02 經濟日報】




大陸PMI連三升 喜中帶憂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劉煥彥/綜合報導】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1)日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4.7,是連續第三個月成長,並且是半年來最高點,凸顯大陸經濟恢復穩定擴張之勢。



不過,專家預警,PMI中的採購價格指數也連續第三個月攀升,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的陰影揮之不去,決策者可能有實施進一步緊縮政策的空間,不宜太過樂觀。

昨天同日公布的滙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是54.8,高於9月的52.9,升幅為2004年4月調查開始以來的最高升幅之一,同樣顯示通膨壓力在加大。

大陸PMI指數高於業界預期,帶動滬深股市昨天走揚,上證指數大漲2.52%,重新站上3,000點,達到3,054點,深成指數更上漲2.82%,達到13,743點,顯示投資人看好大陸經濟發展前景。新華社援引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的說法表示,PMI指數回升,反映宏觀經濟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趨勢。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0月PMI指數繼續上升,暗示經濟高位回穩的態勢更為明顯。但輸入物價指數升幅較大,顯示企業成本壓力加大。

蔡進分析,從各分項指數來看,與9月相比,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採購量指數、原材料庫存、產成品庫存和購進價格都上升,並以採購價格指數升幅最大,走高到69.9,是連續三個月上升。蔡進表示,採購價格指數連續攀升,顯示通膨壓力不斷累積,一方面源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膨壓力加大;另方面源自國內大宗商品出現結構性短缺,價格變化不容樂觀,宏觀政策應藉機做抉擇。

巨集源證券高級研究員何一峰分析,採購價格指數、新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生產指數均上漲,反映強烈通膨預期下,企業傾向於加大採購和進口,同時降低銷售量、增加庫存,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通膨;PMI指數的上升在反映經濟趨熱的同時,或許也反映通膨預期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囤積現象,值得警惕。

購進價格指數從行業別來看,20個行業全部高於50,其中化纖製造及橡膠、塑膠製品業等三個行業超過80;近期部分農作物和農副產品價格波動較大;棉花、棉紗等原料市場供應緊缺,市場價格暴漲;天然膠和合成膠價格漲幅增大,預期未來通膨壓力將持續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分項指數並非全線上漲,包括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呈小幅回落,顯示出口需求趨穩回落態勢。

【2010/11/02 經濟日報】

nbs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