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2011年8月份各國製造業PMI





全球經濟冷卻 大陸獨熱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 綜合報導】
全球各國的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昨(1)日公布,歐元區與英國,以及台灣、南韓與日本等亞洲出口大國,全都處於減緩或陷入萎縮,唯有中國大陸一枝獨秀,止跌回升。



大陸官方及滙豐8月份PMI雙雙止跌微升。

大陸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大陸PMI指數為50.9,比7月微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今年4月以來連續四個月的回跌走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稿指出,儘管這是2009年3月以來的次低點,但仍連續31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顯示中國的製造業仍處於增長態勢。

滙豐(HSBC)公布的統計結果為,大陸8月份PMI從7月份的49.3上升至49.9。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8月滙豐中國製造業PMI也比日前公布的預覽值微升,並更接近50,反映中國經濟目前僅是放緩而不會「硬著陸」。



歐元區與英國的PMI則雙雙出現萎縮。

Markit Economics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製造業PMI終值下滑至49,低於7月的50.4,主因是法國和義大利製造業萎縮。

英國8月PMI指數下滑至49,低於7月的49.4,為26個月來最低。

滙豐公布資料,台灣8月製造業PMI降至45.2,為2009年1月來最低。南韓8月製造業PMI從7月的51.3跌至49.7;Markit公司日前公布的日本8月PMI也跌至51.9,是三個月來最低。

PMI是國際上通用的總體經濟監測指標之一,一般以50作為製造業榮枯的分界點,PMI高於50反映製造業處於擴張階段,低於50代表製造業已進入衰退階段。

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出口訂單指數為48.3,比7月下降2.1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顯示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開發國家債務危機以及外需不振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大陸製造業海外訂單量減少,出口面臨挑戰。

專家表示,全球經濟再次出現波動,各國寬鬆貨幣政策傾向於延續,特別是美國有可能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QE3),中國若要鞏固通貨膨脹控制成果,就必須警惕大宗商品價格反彈。
【2011/09/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