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用錯CEO的可怕代價 ─ 剖析北電的悲慘命運
圖片來源 : Google images
【Winzi 序】
會引用這一篇報導,是因為有些債券基金曾持有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的公司債,如此可讓投資人進一步瞭解自己所買的債券基金,其所持有的發債機構情況,並藉以評估該債券基金的風險控管能力。 請參閱 債券基金,名稱有名堂!?
【EE Times 2009/10/19】
若說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聘用Mike Zafirovski這件事是正確的,恐怕很難有人能忍得住不出聲;這位前任總裁暨執行長在2005年10月加入北電,於今年8月辭職,職位則由財務長Pavi Binning接掌。而可憐的北電之最後結局迄今還在破產法院裡。
這並不完全是Zafirovski的錯;這位曾任通用電氣(GE)與摩托羅拉(Motorola)高層主管的任務,就是來扭轉北電的命運,只不過最後被殘酷現實打敗。激烈的競爭、震盪的國際經濟情勢以及高成本等種種因素加乘,扼殺了這間加拿大標竿企業的生機。
不過,Zafirovski的例子已經是電子產業界在過去幾年來常見的「症狀」;有不少企業高層都在公司業績嚴重衰退與公司股價大跌之後被炒魷魚或是自願離職。
雖然全球經濟衰退對電子產業的業績表現打擊沉重,但也因此突顯某些企業主管根本不適合坐那個位子,或者是根本配不上那筆龐大的違約金。(編按:為延攬Zafirovski,北電支付其前東家摩托羅拉一筆高達上千萬美元的違約跳槽賠償金)
在2009年,有不少電子公司高層因慘澹業績表現而離職,或是飽受景氣蕭條的衝擊;他們雖不需為造成產業在上半年出現兩位數字衰退的全球經濟風暴負責,但顯然員工們認為他們並沒有能力讓公司度過危機。台積電(TSMC)蔡力行的命運就是一個例子。
而Zafirovski之於北電,則提供了一個案例說明公司董事會在任命某高層時所抱持的期望,會與那個人在辦公室的實際表現有多大的落差。
Zafirovski在2005年接掌北電執行長時,任務是讓衰敗的公司重新振作,以取得與頭號敵人易利信(Ericsson)與Alcatel-Lucent競爭的更佳位置。該目標已證明是達不到的;在任期中途,Zafirovski改變了經營路線並開始主導組織重整,接下來又宣佈破產、把公司資產賣給對手。
在北電在8月宣佈Zafirovski離職時,該公司大部分的業務已經賣掉或是正在出售程序中;他的離職為持續整併的電信設備業留下一個新註腳;該領域的整併趨勢從2000年~2001年那次的電子產業蕭條期就已經開始。
這間加拿大企業很快就會滅亡,僅能從已經轉手給前競爭對手(如易利信)或其他買主的業務回憶其的存在;Zafirovski對自己個人表現的評語是:「許多方面已經有穩固的進展,」但由於北電的:「資本結構與遺留成本(legacy costs),再加上經濟衰退,最後證明是太難克服。」
北電董事會對Zafirovski搞垮公司的評語也不太真誠。「Mike加入北電是為了改造公司;」北電董事長Harry Pearc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在許多財務方面的問題上有不錯進展,但:「不幸的是改造工作因惡化的經濟情勢,以及公司的遺留成本結構而偏離軌道。」
在一個CEO會「回收再利用」的市場,像Pearce那種淡而無味的評論,其實對產業界有害,也延續了那種只有少數人知道或是了解企業高層實際能力的狀況;進一步說,也讓其他可能再僱用那些人的企業無法對他們的能耐做更好的評估。
大部分的公司總是提供裹著糖衣的官方聲明,掩蓋管理高層離職的真正原因;也因為如此,產業界不可能從那些錯誤的經驗學到教訓。而更惡化了此一狀況的是,那些離開的高層也對於在辦公室的遭遇三緘其口,特別是那些造成他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很糟的是那些被炒魷魚或是退休的電子產業CEO,通常不會寫回憶錄也不會接受媒體訪問;於是其他企業高層、公司董事會、投資者或是股東們,只能從一些八卦小道消息得知那些人到底是為何得打包離開他們的辦公室。
在2009年,有超過一打的電子產業界高層離開了工作崗位,加入其他那些因為公司飽受全球經濟不景氣打擊,而被逼走、或是在壓力下辭職的製造或服務業領域主管的行列。
前雇主們都會確定那些CEO帶著的「金手銬 ((編按:即高額津貼))」很難解開或是得付出高代價。因此雙方的「分手」通常都伴隨著許多附帶條件,包括這些CEO是被炒魷魚、是被暗示離職或是與雇主達成了異動的共識。
以Mike Zafirovski在2005年離開摩托羅拉跳槽北電為例,這位前任摩托羅拉總裁暨營運長原可領到高達1,690萬美元的薪資,但也必需接受一些特定條款,規定他若是違反了離職條款得償還一大部份的款項。
為了加入北電,據說Zafirovski得賠償前東家摩托羅拉1,100萬美元,而且這筆帳是由北電買單;現在Zafirovski已經離開北電,而關於他須付出的賠償金,北電迄今尚未公佈細節。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高層的任命具備特別高的風險;這類職位需要對公司所處的產業領域有更深的認識,而用對了人不但能讓一家公司熬過艱難的市場環境、建立穩固的地位,也能戲劇性地為股東提升價值。
而若企業在高層任命上犯了錯誤,後果將會非常慘重、且傷害可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也許現在該是要求企業與離職高層履行充分揭露(full disclosure)義務的時候了。
(參考原文:Analysis: The awful cost of a departing CEO's silence,by Bolaji Ojo)
北電向美國法院聲請破產保護
【EE Times 2009/1/17】
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向美國法院聲請聯邦《破產法》第11章的破產保護,可望能給這家困境中的公司一個喘息空間,好完成自2005年開始執行的組織重整計畫。但北電這著能暫時擺脫債權人壓力的棋,最終卻可能會使這家曾是北美電信設備市場傳奇的公司沉沒。
加拿大籍的北電在1月14日向加拿大與美國Delaware州法院提出破產聲請的舉動,是許多產業觀察家早已預料的,不過也有人原本不認為北電會做出這樣激烈的決定──其中一個理由是,該公司目前手中仍有超過20億美元的現金,仍足以讓該公司撐過景氣低迷的2009年。
2008年11月,各家市場分析報告紛紛調降北電的信用評等,但多數機構還是認為北電能藉由足夠的現金與短期債券逃過破產危機;不過北電的管理高層仍決定選擇聲請破產保護來進行組織重整,好讓公司能在完整的情況下奮力擺脫債務問題。
在聲請破產之後,北電可不必立即支付將到期的、金額約1.07億美元的債券利息(bond interest),也得到與債權人協商欠款償還的機會;不過這樣的舉動也許能解決該公司的債務問題,卻也馬上衍生更多的新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北電必須說服客戶、零件供應商與代工廠,保證該公司能繼續正常營運、履行義務。例如北電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已與EMS廠Flextronics達成協議,後者保證將繼續在北電破產之後提供製造服務。
根據上述協議,北電將在7月1日以前向Flextronics採購1.2億美元的存貨,還允諾將採購其他的存貨以及履行相關的付款。Flextronics近年來買下了多座北電的廠房,期望能藉此獲得穩定的、達數十億美元的製造合約;因此北電的保證對Flextronics來說頗有安慰作用。
Thomas Weisel Partners的分析師Matthew Sheerin表示,Flextronics每年與北電的業務規模在8億美元到15億美元間,若是少了這個大客戶,無疑將對Flextronics帶來衝擊,屆時Flextronics可能也得面臨關閉部分工廠或是進行組織重整的命運。
北電的聲請破產舉動也會讓其零件供應商,對手中的契約是否能履行產生質疑;現在檯面上的電子零組件供應商已經因為低迷的市況大傷腦筋,北電可能會為他們帶來無法接受、但卻也無法抗爭的狀況。
因此,多數供應商將會對未來與北電的交易更為小心謹慎。根據了解,有不少供應北電零件的加拿大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已經積極調整客戶結構,以降低對北電的依賴性;而這種現象對希望能維持營運正常的北電來說,可能會是一個問題。
儘管北電的管理高層夢想著能讓一切運作正常,但種種現實都顯示那樣的夢想很可能無法成真。首先,該公司手中的現金以及在產業策略聯盟中的活動,自即日起將被嚴密地監視,甚至可能必須取得來自歐洲、加拿大與美國等地的主管機關的批准。
此外,也許北電能輕易安撫面臨低迷市況的眾家供應商,但那些電信服務業者隨時可以選擇採購其他北電競爭對手的產品。為了保住客戶,北電必須證明該公司能繼續支援其下的每個產品線、維持必要的產品升級以及研發投資,甚至是維持具成本效益的生產運作。
但很顯然的,北電無法在現有的每個產品類別維持競爭力──因為該公司高層表示,破產聲請將讓北電能解決其成本與債務問題、更有效率地進行組織重整,並基於效益與時宜,「縮減」策略性關注的領域。
如果北電能存活,該公司勢必得大幅縮減營運規模,並集中資源在幾個關鍵的、領導性的產品領域。到2007年底為止,北電有四個業務部門,包括電信服務網路、企業解決方案、公眾乙太網路,以及全球服務;該年度公司營業額從06年的114美元下滑至109億美元。
總之,無論破產聲請是否能讓北電東山再起,現在該公司得決定該維持怎樣的營收水準、才能寬裕地支援未來幾年的營運;同時也得思考為了達到盈利目標,該採取怎樣的成本結構、維持怎樣的夥伴關係。
(參考原文:Analysis: Nortel hits a debt iceberg; can it survive?,by Bolaji Ojo)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