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美大型股 貝萊德美盛喊買




圖片來源 : 各公司標誌圖片合成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貝萊德(BlackRock)和美盛(Legg Mason)等公司的基金經理人指出,體質穩健、低負債、固定配息的美國大型股目前股價便宜,報酬展望又優於小型股和公債,投資人可逢低進場布局。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經理人史特曼(Dennis Stattman )表示,包括微軟和嬌生(J&J)等大型跨國企業,都受惠於亞洲強勁成長,而且現金流充足並會固定發放股利,投資報酬率超越10年期美國公債。

截至上季,微軟是史特曼持股比重第三高的個股,嬌生和IBM也名列前十名。過去十年間,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每年平均報酬率達7.1%,表現在晨星公司的排行榜上名列第四。

史特曼說:「我們在美國前30大企業中,找不到股價昂貴的公司。」除了他以外,包括美盛投資長米勒(Bill Miller)、波士頓投資公司GMO基金經理人葛蘭森(Jeremy Grantham)與Fiduciary信託公司投資經理人摩蘭尼(Michael Mullaney),也都開始押注大型股。米勒7月甚至告訴投資人,現在是投資美國大型股「60年難得一見的絕佳機會」。

彭博的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大型股的表現一直落後中型和小型股,今年又出現同樣情況。史特曼指出,大型企業的股價並未追上獲利增幅,他預期大型股投資未來二到三年將開始獲得回報。

在6月底止的十年間,微軟獲利增加一倍,股價在同期卻下滑42%,目前本益比只有11.3倍,低於標普500指數平均的13.9倍。嬌生過去五年的股息從33美分攀升至54美分,股利收益率達3.7%。

MFS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史旺森(James Swanson)推薦大型科技和健保類股。

GMO的葛蘭森則建議投資人買進高資本報酬、低負債的「優質」個股,他表示,這類股票未來七年內的報酬將相當於大型股的三倍多;彭博資料顯示,GMO持股比最高的是微軟和嬌生。

Haverford信託公司投資長史密斯表示,經濟成長減緩時大型股更能脫穎而出,因為獲利較能預期。

史特曼呼應此看法,認為就算美國經濟成長率只有1%至2%,大型股表現仍能超越大盤。

不過,史特曼避開消費類股,他預期美國消費者可能得花費數年才能降低負債。他指出,龐大的政府預算赤字意味華盛頓當局可動用來刺激經濟成長的資金變少了。
【2010/08/29 經濟日報】



【Winzi 讀報】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這檔基金在國內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晨星(Morningstar)中,它是屬於美元平衡股債混合型的基金,在這一組基金裡還有其它表現不錯的基金。





24檔高配息股 賺贏債券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道瓊社二十一日電】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點出投資報酬可望打敗債券收益的24檔高配息股,提供投資人參考。
瑞士信貸美國股票策略師克里葛(Douglas Cliggott)在最新研究中,依照市值超越150億美元、收益率逾2.75%等條件,選取優質的高配息股。

克里葛說:「我們認為,美國政府長期公債殖利率劇跌是個重要因素,相信在未來幾年,美國對高收益與低波動的金融資產需求會持續升溫。」

美國公債20日價格持續走揚,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跌到數個月來最低的2.53%,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也跌到3.6%。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比。

克里葛發現,有24家企業股符合上述條件,其中無線電信與香菸是榜單中的熱門商品,製藥與能源業則緊接在後。

克里葛的首選股票是Verizon,這三個月來的報酬最高。根據FactSet研究公司,Verizon的收益率為6.5%,市值827億美元,本益比為13.2倍。其次是香菸巨擘雷諾美國公司(Reynolds American)與Altria集團。根據FactSet,前者配發的股息為6.4%,後者為6.2%。

收益率達到5%的股票包括禮來藥廠(Eli Lilly)、杜克能源(Duke Energy)與南方公司(Southern)。

若排除投資人過去90天是否從股價獲利的因素,其他上榜的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還有嬌生公司(J&J)、家樂氏(Kellogg)、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與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

克里葛還看好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美利堅電力(American Electric Power)、道明資源(Dominion Resources)、金百利克拉克公司(Kimberly-Clark)、太平洋瓦斯電力(PG&E)、卡夫食品(Kraft)、新紀元能源(NextEra)、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Sysco公司、寶鹼(P&G)、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可口可樂(Coca-Cola)、麥當勞(McDonald's)與百事可樂(PepsiCo)。
【2010/08/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