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新能源投資有泡沫嗎?




【華爾街日報╱杜楓╱2009.11.11】
現在幾乎每一個新成立的創投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都把新能源當作自己的重點投資行業。與此同時A新能源投資泡沫論此起彼伏。風電和多晶硅產能嚴重過剩,受到國務院警告。但由此得出整個新能源領域投資泡沫化的結論卻有待商榷。

先說泡沫論的來源。由於上半年信貸井噴,新能源概念成為各地方政府和企業大規模投資的一大目標。這一方面是因為新能源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當前,世界經濟和產業格局正處在變化的關鍵節點上,日趨成熟的新能源行業無疑將成為下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漸加大。

10月3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吳邦國委員長主持《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幹問題》專題講座。10月30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與七省(市)政府聯合發起設立20只創業投資基金,主要也是投向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

在流動性過剩的時候,由於資金成本降低,一般都會導致某些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過去是鋼鐵、水泥行業,現在則是更“時髦”的新能源。但仔細分析會發現,產業過剩的現象其實集中在產業鏈中技術壁壘不太高的整機和組裝環節或是資金密集的多晶硅制造和太陽能發電場、風力發電場的建設環節上。而產業鏈上其它一些具較高技術壁壘的核心技術環節,還是供不應求,甚至大量靠進口來支撐。

此外,在行業發展的某個階段出現泡沫其實是有其必然規律的。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在出現早期,行業利潤往往較高,必然會吸引大量趨利的資金進入。產能會隨之迅速增長,價格迅速下降。競爭加劇,暴利不再,此時的企業肯定很難過,但這也正是行業洗牌、優勝劣汰的時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任何一個新興產品,只有價格劇烈下降,才可能進一步擴大用戶需求,才可能有更多的利用。用得越多,成本才有可能降得越多。所以,短暫的過剩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一個產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在我看來,新能源的投資潛力依然巨大。 當一個大行業發展到足夠規模之後,才能帶動協同產業和上下遊公司的發展。還是以太陽能行業為例,只有建設了足夠多的太陽能發電場,才有可能拉動能源存儲、並網控制、傳輸穩流技術等協同產業的發展。當這些技術也進入上升發展通道時,就會出現相應的投資機會。

即使是在出現多晶硅產能過剩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向上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除了傳統產品,屬於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的薄膜電池正逐漸走向前台。10月底,英特爾公司2008年以2000萬美元參與投資的中國薄膜太陽能公司創益科技向美國証監會(SEC)正式遞交紐交所上市的申請文件。

新能源的范圍非常寬廣,除了熱門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外,還有很多領域沒有被開發。從表面上看似乎大家都集中到一個點上,其實新能源的相關投資案例已經開始延伸到很多細分行業。比如最近青雲創投以2500萬美元投資地熱管理公司挪寶新能源,以3000萬美元投資LED節能照明公司真明麗等。駿麒投資2億美元收購北京利德華福,針對的則是能源管理項目中變頻節能技術的應用。

中國的能源需求在未來20年之內還是會保持穩定增加的趨勢,如果GDP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長,中國能源需求的增長速度也會與之匹配。繼續依賴石油、火電等傳統能源的增長模式,將對環境造成無以復加的影響,其後果也是我們無法承擔的。

11月份的北京城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兩度大雪紛飛,從去年冬、春兩季北京地區連續130多天滴雨未下,到今年這二十年未遇的早來的降雪,似乎應驗了美國電影 《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中對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增多的預言。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都讓我們更加關注節能、環保等議題。人類的能源消費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轉移的趨勢將不可逆轉,也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本文作者杜楓就職於風險投資行業逾10年,所撰寫的《錢途-就這樣拿到風險投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並合譯有《CEO-要職內幕》由市場出版社出版。文中所述僅代表她的個人觀點。)


【Wizi 讀報】

以下是7檔新能源相關基金自2009年3月到11月16日的漲幅排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