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貝萊德 環球動力」vs.「天達 環球動力」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過四年!回想在四年前初次接觸基金投資時,第一支定期定額的基金就是在基金界頗具人氣的「天達 環球策略股票基金」(以下簡稱:天達 環策)。

不過在定期定額幾個月後,發覺「天達 環球動力基金」(以下簡稱:天達 環動力)的績效稍優於「天達 環策」,心想「琵琶別抱」,就先賠了伍百元(轉換手續費)轉到「天達 環動力」;現在回想起,正確的做法(金額低於35000時),應該是再設定定期定額「天達 環動力」,然後將「天達 環策」全部贖回,這樣就不必花費到伍百元。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也因此在寫完上一篇「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後,想比較看看究竟何者較有「動力」。(在繼續閱讀下文前可先參閱 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 以增加連貫性)


首先來看一下兩者在全球的區域配置情況:



從這張圖可以很清楚看出來這兩支基金都是以北美洲(美國市場)為主。
「貝萊德 環動力」(以下簡稱:貝萊德)在北美市場方面配置約54%,比「天達 環動力」(以下簡稱:天達)大約少10%。新興市場則比「天達」多4.7%。

看到這裡猜想「貝萊德」的動力可能會比「天達」稍為高一點。不過事實如何還是要等看到績效表才能斷定。

「貝萊德」的策略是以北美為主,再平均分配納入新興市場、日本以及歐洲持股,至於為何會佈局高達等同新興市場的12%日本市場,猜想:日本股市多年在谷底,再跌也有限,是一個可當避險的市場,當「棄之如蔽屣」的市場改天「時來運轉」時,應該也會有蹦出驚豔火花的機會,是一個「可守可攻」也是一個「守株待兔」的如意算盤策略。另外再加入9%的固定收益安全防護網,整個配置看起來讓人感覺基金經理人較細心,會「關前顧後」(台語)。

「天達」的佈局策略則完全以北美為重心。歐洲、新興市場及日本的比例則依次遞減。配置單純,完全持有股票,沒有債券。

再進一步看看兩基金的持股分佈與前十大持股明細:





依「貝萊德」的持股分佈圖來看,是採防禦、攻擊、攻擊、防禦的均衡配置。共有11個部份。例如:防禦的醫藥保健股佔12%、攻擊的能源股就佔11.2%,攻擊的金融、原物料、資訊科技共30%,防禦的公共事業、固定收入、必需消費品就佔26.7%。在持股明細中,較令我注目的是,它的第一大持股竟是2.7%的SPDR ETF實體黃金,看來基金經理人施達文早已有「未雨籌謀」的佈局了!

「天達」的持股分只分5大部份,持股明細表中看來也是以防禦、穩健的大型股為主。

依「天達」的持股明細表來看,每檔持股佔2.1%~1.7%判斷,總持股檔數應該會少於「貝萊德」的總持股檔數。這也就是說「貝萊德」因持股多(分散)所以風險控制(波動)應會比「天達」好。行筆至此,至Morningstar查了一下,最新資料顯示:貝萊德5月總持股檔數489檔股票+7檔債券=496檔,(哇!超過我自己預估的80~100檔),天達6月總持股檔數則只有67檔。

當然,以7月份的持股分佈與持股明細,尚不能用以斷定績效,但,確已能一窺基金經理人的風格了!

接下來我們來比較一下兩檔基金的績效:

下跌趨勢:

「貝萊德」從2007.10.31的最高淨值13.96下跌至2009.3.9的最低淨值7.07,跌幅是-49.36%。
「天達」從2007.10.31的最高淨值30.81下跌至2009.3.6的最低淨值12.16,跌幅則是-60.53%。

所以在下跌的趨勢時「貝萊德」有較優的抗跌能力。

上漲趨勢:

「貝萊德」從2009.3.9的最低淨值7.07上漲至2009.9.24淨值10.75,漲幅是52.05%。
「天達」從2009.3.9的最低淨值12.16上漲至2009.9.24淨值18.32,漲幅是50.66%。

兩者差距不大。

不過若以單筆投資1、2、3年的長期績效來看,「天達」最高虧損達-36%。

所以結論是「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優於「天達 環球動力基金」。



(本文僅是個人以截至目前資料做分析簡介,並無推銷任何基金之意圖,過往數據並不保證將來亦是如此,任何投資皆有時間點的風險,請自行衡量。)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黃金究竟價值為何﹖


照片 : 黃金ETF的投資人以信託方式持有的黃金存放於HSBC Bank USA, N.A. (位於倫敦的金庫內)


【華爾街日報/2009.9.17】

金價剛剛突破了每盎司1000美元關口。但黃金究竟價值几何﹖

投資研究機構Casey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康拉德(Bud Conrad)是一位黃金信徒。他表示﹐金價應當遠不只於此。根據對貨幣供應量等宏觀經濟趨勢進行的長期分析﹐康拉德認為金價達到每盎司4000-5000美元水平沒有任何問題。

曾經的總統候選人、國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也是位有名的黃金信徒﹐他同樣看好金價會從目前的水平繼續上漲。他表示﹐過去十年金價上漲了兩倍﹐因此未來十年也沒理由不會再上漲兩倍﹐如果真這樣的話﹐我不會感到驚訝。保羅認為﹐政府將導致美元的購買力下滑﹐因此黃金將增值。但他表示﹐這只是個政治見解﹐不是投資建議。

金價真的能夠達到每盎司3000美元嗎﹐這個想法現實嗎﹖

黃金狂熱者中有一條長期存在的經驗法則﹐即一盎司黃金的價格應該相當於一套高檔西裝的價格。(我認識的一個在倫敦的基金經理認為﹐這一法則要回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一盎司黃金據稱足以買到一套最好的長袍。)這條智慧在今天並不是特別有用。

在薩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百貨商店﹐你可以花795美元購買一套Hugo Boss西裝﹐或是花2050美元去買套迪奧(Dior)的行頭。我的上一套西裝是幾年前在倫敦薩維爾街買的﹐當時花了我大約1200美元﹐但一套西裝的價格可以比這貴得多。

馬薩諸塞州服裝公司Custom Clothiers的老闆、同時也是裁縫的納爾瓦尼(Michael Narwani)表示﹐他的定製西裝價格從700美元左右至幾千美元不等﹐但1000美元可以買到一套很好的西裝了。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目前的黃金價位差不多正合適。

愚蠢的爭論﹖或許是吧。不過﹐這是所有黃金投資者面對的中心問題。投資股市時﹐你可以關注市盈率和股息率﹐得出關於可能回報的一些結論。投資債市時﹐你可以關注到期收益率﹐其中包括了票面利率和資本利得。但黃金不能帶來收入。從某种意義來說﹐黃金是一種永續的零息債券。因此對其進行估值並不容易。你至少可以設定一個起點價格。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在現在以每盎司1008美元的價格買進黃金的﹐除非他或她堅信金價會在10年內至少漲到每盎司1500美元左右﹐在20年內至少漲到每盎司2400美元。(不然的話﹐他只需要投資美國國債就可以獲得同樣的回報。)

幾個月前﹐我在專欄中暗示黃金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泡沫。一些人以為我是說黃金已經成為了泡沫。但情況並不是這樣﹕如果我要認定某種資產估價過高的話﹐那麼我就必須先知道其價值多少。但金價是有潛力大幅上揚的﹐儘管漲勢並不確定。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之後的一年時間﹐以美聯儲(Fed)為首的全球各國央行向金融體系注入了巨額資金。這些措施給美元及其他紙幣帶來了貶值風險。而黃金和其他供應有限的商品從中受益匪淺。

最能提振黃金的一個因素是﹐公眾目前還沒有瘋狂地涌向黃金。金幣和黃金基金的需求明顯較數年前有所增長﹐但還遠遠說不上是投機狂熱。SPDR Gold Shares ETF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基金。最近幾個月﹐該基金的銷售已經變成了負值。追蹤共同基金銷售狀況的市場研究公司Financial Research表示﹐整個黃金領域各個基金的情況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儘管金價剛剛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關口﹐但諸多跡象應當能夠促使投資者至少停下來作一番思考。加拿大投資銀行Canaccord Adams表示﹐9月份通常是黃金市場最旺盛的月份﹔相比之下﹐從歷史情況來看﹐10月份的市況一般較為疲軟。與此同時﹐來自大型金礦公司的內部人士目前都持觀望態度。

專門研究公司老板股票買賣情況的Form 4 Oracle發現﹐金礦公司內部人士很少有買進。相比之下﹐去年秋天金價大幅回升之前﹐這些內部人士都在大舉買入。而且﹐儘管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看漲──這具體反映出了美元的疲軟──但如果以英鎊、歐元、日圓或瑞士法郎計價﹐金價仍然明顯低於去年冬天的高峰水平。

儘管金價在走高﹐但市場卻尚未反映出對通貨膨脹的任何顯著擔憂情緒。相反﹐如果你將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和通貨膨脹保值債券的收益率作一比較﹐你會發現﹐市場目前認為未來十年美國年通貨膨脹率可能會在2%左右。這遠遠低於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的水平。簡而言之﹕繼續關注吧。金價可能會從此一飛衝天﹐也可能不會。在這個關口﹐手握現金可能是比黃金更好的投資。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


「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成立日期:2006/2/28,以下簡稱:「環動力」)是一檔比較新的基金,大家對於這一檔基金可能會比較陌生,但如果提到「貝萊德 環球資產配置基金」(成立日期:1997/1/3,以下簡稱:「環資配」)我想大家應該都認識吧!

由於「環動力」與「環資配」有淵源,所以先簡述一下「環資配」。

「環資配」是基金界公認的優秀基金,他採取股票/債券的混合配置,所以相對於單純股票型的基金其波動幅度也就比較低,以這次金融風暴為例,股票型的基金:東歐區域跌幅在-75%左右,拉丁美洲在-65%至-70%、印度也是在-65%至-70%、能源-65%左右,亞洲及新興市場的股票基金也在-65%左右,高收益債跌幅在-40%~-45%,新興市場債約在-35%~-40%。「環資配」跌幅則只有-33.96%,止跌能力算是相當的優秀。

但是天下事往往都是”有一好,沒兩好”(台語),在金融風暴過後,當其它股票型基金開始決地大反攻,動輒70、80、90%甚至100%以上的飆升時,「環資配」至今(2009/9/22)也只有51%。

真可謂:「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不過,因為跌幅不深,所以當其他股票型基金還有25%~50%的失土(損失)要收復時,「環資配」已剩下10%。

但是,有一檔赫赫有名的「富蘭克林坦伯頓 全球債券基金」(簡稱:富坦全球債)他的跌幅確只有-15%!至今不但已將失土全數收回,而且還新創 8.82%的漲幅(2008/03/17最高淨值16.78,2009/09/23淨值18.26)!

另外,再比較一下5年的報酬率,「環資配」是41.28%,但是「富坦 全球債」竟然是64.94%!我想這會帶給搭配有股票動能的「環資配」很大的績效壓力。

也因此,我想才會有「環資配」動能加強版-「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的誕生。此基金的經理人同樣是施達文。持股內容與「環資配」雷同,但調低債券的比例,改增加股票比例,以加速投資報酬。

雖然目前1~3年的報酬率仍低於「富坦全球債」,但請注意看,改裝後的動力表現,3~9月的短期報酬率已超越「富坦全球債」了!假以時日長期績效應該也很有機會超越。



再回來看看與「環資配」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在3~9個月的短期報酬率部份,以目前6個月的報酬,最高比「環資配」多出了約10%。以此推論,若在下跌的趨勢,其跌幅應該也會比「環資配」多出約10%左右。(金融風暴時「環資配」最深跌幅-33.96%,「環動力」最深跌幅-49.36%)。



如果,喜歡「環資配」的穩,但又想要有高一點的報酬機會,也可忍受稍為高一點的風險,那麼現在有另一新選擇:「環資配」的動能加強版 -「貝萊德 環球動力股票基金」。

詳細基金月報資料可至「貝萊德」基金公司網站參閱。


(本文僅是個人以截至目前資料做分析簡介,並無推銷任何基金之意圖,過往數據並不保證將來亦是如此,任何投資皆有時間點的風險,請自行衡量。)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國際銀行巴西部門 下月IPO



籌資金額上看73億美元 將成巴西最大IPO案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西班牙國際銀行(Banco Santander)21日表示,計劃讓巴西部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籌資金額上看50億歐元(73.5億美元),以強化在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巴西的競爭力。

國際銀行巴西公司上市後,總市值將增加到310億歐元至350億歐元,擠進全球前30大銀行之列,拉近和德意志銀行與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等歐洲勁敵間的距離。以市值計,國際銀行是歐元區最大銀行。

國際銀行表示,將以每單位22到25里爾的價格,出售巴西分公司5,250萬個單位的新股;每單位包含55股普通股及50股優先股,約占國際銀行巴西分行現有股份的16.2%。

如果以22里爾出售新股,國際銀行可望籌得115.5億里爾(43.4億歐元、63.8億美元);若能賣到25里爾,則可募集131.3億里爾(49.3億歐元、72.5億美元)資金。

這也將創巴西市場最大IPO,超越威士公司(Visa)巴西分公司Brasileira de Meios de Pagamentos6月時上市的紀錄。該公司當時籌得43億美元。

這項IPO計畫訂10月6日進行,新股將在巴西和紐約兩地同時上市,美國存託憑證(ADR)訂10月7日在紐約證交所開始交易,隔日在巴西交易所正式掛牌。

國際銀行已表示,IPO所募得的資金,大部分將用於開設新行。該行計劃2013年前要在巴西新增600家分行;該行目前在巴西有2,091家分行,客戶2,100萬名。此市場貢獻國際銀行五分之一的獲利。

國際銀行之所以看好巴西,主要是著眼於該國新興中產階級,對銀行服務的需求激增。該行拉丁美洲區負責人魯宗表示,巴西中產階級從2003年到2008年間,增加1,270萬人。

國際銀行和巴西的淵源可追溯到1950年代,不過國際銀行2000年才開始認真拓展巴西市場,先以37.8億美元併購公營銀行Banespa,2007年再用110億歐元(161億美元)買下荷蘭銀行(ABN Amro)的巴西分公司Banco Real。

以資產論,國際銀行目前是巴西第三大民營銀行,僅次於Itau Unibanco和巴地斯科銀行(Banco Bradesco)。巴西最大銀行則是國有的Banco Do Brasil。
【2009-09-22/經濟日報/A6版/國際財經】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誰才是高風險基金?



什麼樣的基金才是高風險基金?

是單一國家?東歐?能源?新能源?礦業?黃金?高收益債?還是波動高的就是?那麼,你認為呢?

一般的區分法都是將波動度高的基金就歸類為高風險基金,而將波動度小的就歸屬於低風險基金,然而實際就是如此嗎?

先看表中的B、C、D、E基金,從表中可看出C基金的風險收益等級是RR4,但它確與B、D、E基金的跌幅差不多。



再來看看歷經金融風暴滿一週年後的表現如何。C基金從最低點截算至上週五的漲幅是65.66%,但尚有-41.39%的"失土"(損失)未收復。

反觀對照一下B、D、E基金尚未收復的失土皆比C基金來的小,而且反彈的速度與幅度都比C基金好很多,我稱它為「有活力的基金」。

另外A與F基金的"活力"也比C基金強多了!

所以我認為 " 沒有活力的基金就是高風險基金 "。

你有買到類似C的高風險基金嗎?

不妨檢視一下你的投資組合裡是否有這種下跌有份,上漲無力的"老基金",或誤把這種標榜歷史悠久而把它當核心的高風險基金。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全 AAA 級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

甲:你看全AAA級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乙:疑? 一般高收益債基金所持有的債券其大部份不都是以信評介於BBB~CCC級,且年利率約介於 6%~10%的債券居多,怎麼會有全AAA級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甲:是阿!那如果有一檔債券基金其所持有的債券年利率也介於 6%~10%,那算不算高收益債?而且債券評級還全都標示AAA呢!

乙:這個嘛…到底是那一檔基金?有此能奈?

甲:你看!此基金的持債明細




乙:哇!真的耶!Coupon(利率) 好高耶!且是100% AAA級的債券!

甲:疑?我有買此檔基金耶!但是,為什麼,我每個月所領的利息換算年利率大概只有3點多%?

甲:喔,是這樣的:

1. 因為該基金投資(持有)的是房貸債,所以利息所得要與房貸公司分享

2. 還有,基金公司也要有利得吧!

乙:原來如此阿!那麼AAA級的原由呢?

甲:因為發債的是美國政府國營機構GNMA,而美國的國際債信評等是最高的AAA級,所以就等同美國政府以AAA掛保證囉!所以有美國政府掛保證的房貸債也被稱為準國債。

甲:以今天基金淨值9.47,每單位配0.027美元,換算出來的年利率就是3.42%,即使在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淨值由最高點9.35掉到8.97的最低點,跌幅也只有-4.06%,而算出來的年利率最高也只有3.61%,利率高低差約只有0.2%。這就是AAA級的保障!

甲:剛剛"秀"的只是全部持債明細中的一頁而已啦!見下面這張將總持債數與Coupon計算出來的列表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此基金還是以持有利率在5.0~6.0%擁有較佳信評的債券為主,7~10%的只佔全債券基金的2.76%。



乙:喔... 所以是 --- 全AAA級的債券基金!

甲:是阿!哈哈…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生技雙雄 誰與爭鋒



【Winzi 序】

這一篇與生技基金有關的泛黃珍貴報導,塵封近5年,因今年(2009/8/8)莫拉克颱風造成水災,在清理書籍時,得以再見天日。今將此篇報導再增加一些資料,收錄至部落格珍藏。



【經濟日報/2004.10.3 秦慶瑤】
分據美國加洲南、北的Amgen與Genentech,是全球最大的兩家生技公司,在投資大眾的心目中,有著不同的風格與形象。

Genentech公司成立於1976年,公司高層多是學者從商,所以一直彌漫著學院氣氛與傳統,除了設有博士後研究計劃外,Genentech的科學家有充分的研究自由與彈性。該公司的座右銘是「科學主導一切」,科學創新是一貫的公司文化。

Amgen成立於1980年,較Genentech晚了四年,但後來居上,成為全球生技界的龍頭老大,Amgen由專業經理人主導,公司文化著重商業導向。

Amgen於2003年締造了84億美元的營收,是Genentech的兩倍半,其23億美元的淨利更是後者的四倍。Genentech雖然營收不如Amgen,但其創新形象在投資者的心目中頗具份量,自2003年初開始迄今股價上看三倍,市值達550億美元,較諸Amgen的690億美元相去不遠。

無論如何,Amgen和Genentech都是生技公司的佼佼者,在已上市的300餘家生技公司中,這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佔了總值的三分之一,第三大公司Biogen Idec市值210億美元,遠遠落於其後。

Genentech的主打產品是癌症藥物Rituxan及Herceptin,2003年有Xolair、Raptiva及Avastin三種新產品上市,其中癌症藥物Avastin年銷售額預期可達20億美元,另一種癌症藥物Tarceva亦可望於2004年獲准上市。

Amgen的紅血球生成素Epogen及白血球增加劑Neu ogen,由1990年代起在市場上獨領風騷,而這兩種藥物的「升級版」之銷售成長亦很可觀。此外,Amgen併購Immunex後擁有的風溼性關節炎藥Enbrel,也創下銷售佳績。

過去Amgen與Genentech在藥品市場上有所區隔,故並不視彼此為敵手,這種境況近期有所改變,雙方開始面臨癌症及免疫疾病藥物上的競爭。Amgen的Enbrel在2004年4月獲准治療牛皮癬,和Genentech的Raptiva短兵相接。而Genentech也打算用Rituxan來治療關節炎,將與Enbrel形成對打的局面。此外,兩家公司都積極的開發新得癌症藥物,及向小公司買進開發中的新藥。

Genentech的科學家擁有自由時間進行個人感興趣的項目,有些成果帶來意外之喜,如科學家在自主研究中發現了抑制新血管生成之蛋白質,最後研發成熱門藥物Avastin。而Amgen在人才的吸引上亦不遑多讓,不斷地由Pfizer等大藥廠網羅菁英。

許多分析師看好Genentech的業績成長,認為在未來的3到5年間會大幅領先Amgen,一方面是因為Amgen久未有創新產品推出,而Genentech具產品研發優勢,另一方面Genentech的規模較Amgen為小,故成長空間較大,加上瑞士羅氏藥廠Roche Holding AG是該公司的大股東,亦是一項利多。

對Amgen而言,因為其規模已達與傳統藥廠平起平坐的地位,投資者常將其歸類為藥師&,一般人對藥廠的成長並不看好,這份成見對Amgen而言也是不盡公所。
(作者是生技中心IT IS計畫產業分析師)


【Winzi 讀報 2009.8.16】

Genentech (基因科技公司)

基因科技公司於1976年由生化博士波爾(Herbert W. Boyer) 和創投者(Venture Capitalist)史旺生(Robert Swanson)成立。波爾博士和基因學家柯文(Stunley Cohen)為當時合成DNA (Recombinant DNA)科技的先驅,而在偶然的機會,經由史旺生的遊說下他們同意將基因工程商業化的構想,而創立了基因科技公司,也就是史上最早的生技公司之一。

在基因科技公司二十多年的歷史中,以下為其重要的里程碑 :


1976年
-- 基因科技公司於4月7日成立。公司設立於美國舊金山。

1977年
-- 史上第一種利用細菌(E. Coli)複製而成的蛋白Somatostain,由基因科技公司量產。

1978年
-- 成功選殖(clone)人類胰島素,由微生物大量生產,降低了胰島素(insulin)的使用成本。

1979年
-- 成功選殖(clone)人類生長激素。

1980年
-- 股票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價由35美元於一小時內跳昇至88美元,創下當時單一股票昇值最快的記錄。

1982年
-- 推出史上第一種合成DNA藥品--人類胰島素上市。 此藥品由伊萊•利理(Eli Lilly)授權。

1984年
-- 開發並授權凝血因子VIII (Factor-VIII)上市,治療血友病症。

1985年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基因科技公司的生長激素Protropin 上市。

1986年
-- 開發出干擾素α-za (Interferon α-za),並授權羅式(Roche)藥廠生產。
-- FDA核准干擾素α-za來治療血癌。
-- 成立未保險病患受益計劃,以幫助貧困病人接受基因和賀爾蒙治療。

1990年
-- 三種新藥品,包括Actimmune 、Activase ,和B型肝炎疫苗通過FDA核准上市。
-- 與Hoffman La Roche大藥廠合併。

1991年
-- 數項藥品於日本和歐洲市場上市。

1992年
-- 與羅氏藥廠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微分子醫學開發部。
-- 成立創辦人研發中心(Founders Reseatch Center),以紀念波爾博士和史旺生執行長的前瞻和貢獻。

1993年
-- 治療腎臟疾病的注射型賀爾蒙Nutropin 獲得FDA核准上市。
-- 授權孟山多(Monsanto)藥廠生產發行BGH (Bovine Growth Hormone)。
-- 成立AE基金(Access Excellence Fund),以提高全美高中生物課程的素質。

1994年
-- 於加州Vacaville成立新興生產中心。
-- Pulmozyme(治療神經硬化症: Cystic Fibrosis)獲FDA核准上市。

1995年
-- 與利理(Eli Lilly)、Alkermes Inc 和 IDEC藥廠簽署合作協議。
-- 羅式集團以每股82.5美元價位獲得基因科技公司所有權。

1997年
-- 和IDEC共同發行Rituxan 以治療淋巴性賀爾蒙失調。
-- Nutropin AQ(治療Turner Syndrome)和LDP-02(抗體性消炎藥)獲得FDA核准上市。
-- 與亞信(Alteon) 和 Leukosite Inc,、Incyte Pharmaceutical Inc等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 獲舊金山政府表揚,以感謝公司對於舊金山市生物科技發展的貢獻。市府改名公司所在街道San Bruno Blvd. 為 1. DNA Way。

1998年
-- 發行Herceptin ,為第一種由FDA認可的治療乳癌基因用藥。
-- 其tPA 、 Rituxan 和 Pulmozyme 的分支及泛用、衍生藥品獲得FDA認可。
-- 與蛋白質設計實驗室(Protein Design Lab)簽署合作計劃,相互授權產品。
-- 與Abgenix公司合作,取得其XenoMouse 使用權,用以生產人類單種抗體蛋白。
-- 投資四億美元,擴建其Vacaville廠房,成為所有生技公司中最大的量產設施。

1999年
-- 羅式集團分析Genentech股權並提供19%的股份重新上市。新股名為"DNA",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7月20日上市首日股價由97美元上昇至收盤的130美元。
-- 基因科技公司與美國加州大學就人類生長激素的使用權爭議達成和解。Genentech同意付給加大一億五千萬美元現金,並捐助加大舊金山分校五千萬美元以建造研究設施。
-- 獲得ENBREL 、 Nutropin Depot 及 Mab Thera 等新藥專利。

2000年
-- 與Actelion Ltd公司達成協議,共同開發co-promote tezosentan,為治療急性心臟衰竭藥劑。

2009年
--3月12日,於12日同意被瑞士製藥大廠羅氏(Roche)以總價468億美元收購,羅氏現已占有Genentech的56%股份,此次將再以每股95美元的現金價收購Genentech的全部流通股。2009年基因科技公司現任執行長為理文生(Arthur. D. Levinson),原工總數3,883人。 "DNA"股價過去52週的價位在30至55美元的範圍。 公司總資產約66億美元的Genentech, 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公司, 排名僅次於Amgen。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AAA 級的高收益債!?


二房噩夢 嚇壞全球央行, 美國準公債竟然也會破底 !

【經濟日報/蔡靜紋、洪凱音】
雷曼連動債對投資人是有如金融土石流的噩夢,「二房危機」則是全球中央銀行最大的夢魘。各國央行向來堪稱最穩健的投資人,沒人會料到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股價下跌引發的二房危機,竟會讓央行都踩到地雷。

房利美與房地美是房貸保證機構,因具國營色彩,發行的債券被各國央行視為「準公債」,包括台灣和大陸央行都持有數量可觀的二房債券。

去年9月二房股價跌破谷底,引發市場對二房可能破產的恐慌,之後美國政府宣布接管二房,過去一年已累計砸進960億美元補破洞。

二房事件讓各國央行重新檢視美元投資部位,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黃達業指出,連具有政府背景的房貸公司也發生危機,這讓各國央行紛紛調整投資策略,逐步調降美元資產比重。

黃達業說,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大陸人民銀行去年底開始「減緩美元資產購買速度」,同時積極與其他國家建立貨幣雙元交換機制,希望逐步以人民幣取代美元,降低依賴美元程度。

二房危機爆發讓不少國家央行踩到地雷,黃達業說:「如果沒有二房事件,大陸可能會買更多美元資產。」二房危機影響所及,也讓各國央行停止賣出黃金,反而以增持黃金取代美債,金價節節走升,近日更進而突破每英兩1,000美元關卡,由此可見一斑。

雷曼連動債對國內的影響

1.國內連動債受損金額800億元
2.投資型保單銷售減少2,213億元
3.定存增加1,809億元
4.銀行提列連動債準備77.77億元
【2009/09/14 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 : Google images 合成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計 謀


圖片來源 : www.toonpool.com


諾瑟拉(Joe Nocera)專欄/雷曼倒了…全球金融浴火重生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摘譯】
如果一年前的這個周末,美國政府和銀行界設法避免了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那會發展成什麼局面?那使金融危機的演變會發生什麼改變?

不過大家都知道實際發生的狀況。在2008年9月15日,美國政府決定讓百年老店雷曼宣布倒閉,為全球金融界投下震撼彈,正式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機。而一年後的今天回過頭來看,我們發現,雷曼倒閉換來了全球金融界的重生。

雷曼倒閉後,AIG集團也奄奄一息,華爾街市場傳聞摩根士丹利將是下一家面臨倒閉的投資銀行,甚至高盛也傳出不穩的耳語。

當時我與包括歐洲央行特里謝等許多人一樣,認為美國前財長寶森(Henry Paulson)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決定讓雷曼倒閉,是一大錯誤。

迄今我仍然認為,寶森與柏南克要是有心,還是有辦法救回雷曼,但雷曼縱使救回來,全球金融危機依然一樣會爆發,而且情況會更加嚴峻。

不管是當時主持雷曼破產的前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或是其他前雷曼主管與員工,對美國政府選擇只讓雷曼一家倒閉都心存怨懟,原因是雷曼犯的錯誤和其他銀行一樣:過度的槓桿操作、太依賴高風險的不動產資產,以及忽視資產負債表的風險,但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與花旗集團(Citigroup)卻都獲得政府救援。

雷曼在東窗事發前幾個月已感到事態嚴重,必須另謀解困之道,於是向美國政府建議是否能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但當時擔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的蓋納,並不認同此一提議,最後加以否決。就在雷曼倒閉後,蓋納隨即同意大摩與高盛同樣的提議,適時穩住這兩家銀行。

當然,政治因素也是雷曼倒閉關鍵之一。美國國會在雷曼事件一周前,才剛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暫時無心再介入另一樁紓困案。華爾街日報財經版編輯威瑟爾在個人著作中透露,寶森曾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現在大家已稱我為『紓困先生』,我不能再度出手。」

寶森嘴巴說他沒有公權力拯救雷曼,事實上是他並不想積極動用公權力,原因是他想利用雷曼殺雞儆猴:在宣布雷曼破產的早晨,寶森說:「我從不認為拿納稅人的錢冒險去救雷曼兄弟,是件妥當的事。」

我認同雷曼員工心中的憤慨,也相信他們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但癥結是雷曼在不對的時間,處於不利的情況;為了整體金融體系,雷曼的倒閉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雷曼倒閉前寶森與柏南克曾遊走國會,希望促成國會修法,以便面對更大危機時擁有更多因應工具,但當時國會完全沒有意願。雷曼倒閉後,兩人隨即成功說服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的金融穩定基金。沒有雷曼的倒閉,國會不可能通過這筆龐大預算。

雷曼當時若真的賣給美國銀行繼續存活下來,將換來更大規模的銀行倒閉,對國際金融秩序為害更大。

寶森當時要求華爾街自己想辦法拯救雷曼,但各家銀行執行長人人自危,因為大家都害怕下一個會輪到自己的公司關門。

當時倒閉的銀行若換成美林或AIG,將對金融體系會造成核彈級的破壞力,原因除了它們規模更大外,也因為美林與商業界關係更密切,AIG則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歐洲有一半銀行靠它發行的信用違約交換規避風險。

反觀雷曼幾乎與一般企業沒有往來,倒閉對金融體系雖會造成震撼,但影響力相對較小。

當時的情況一定得讓一家大銀行倒了下來,才能刺激民意和政府積極救援其他瀕危的金融機構,因此雷曼兄弟的倒閉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
(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Winzi 讀報】

圖片來源 : YAHOO! FINANCE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金融論劍」

考克斯(Rob Cox)專欄/雷曼倒閉一年 看看贏家與輸家

一年前雷曼兄弟倒閉引爆的金融危機,讓投資人質疑效率市場這類長期被奉為圭臬的投資理論。如果市場真有一點效率,當時股價應該及時反映雷曼兄弟倒閉後可能引發的金融業崩垮。

當然,股價並未如此反映——其後發生的事我就不再贅言。不過,經過一年後,市場在反映全球金融業的狀況上,確實展現了一點效率。整體來說,今日的金融機構可分成四大類:贏家、倖存者、策略面臨挑戰者,以及靠政府和公帑勉強度日者。



市場對贏家的裁判很清楚,高盛的股價自雷曼倒閉迄今上漲近30%。摩根大通和巴克萊漲幅也有約15%。國際銀行(Santander)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其次,分別上漲約10%和7%。

股價表現好的公司有幾個共通點。它們在信用泡沫爆破前,都較謹慎限制風險。這反映出陣容較堅強的管理團隊——今日所有贏家的高階主管都還是原班人馬。不只如此,由於他們的先見之明、謹慎保守,或者單純只是幸運,他們都發現處於併吞其他落難業者、強化自身營運的有利地位。

摩根大通在雷曼垮台後不到兩周,就買下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狄蒙(Jamie Dimon)領軍的摩根大通利用強大的放款業務,在企業金融領域攻城掠地。高盛在交易業務也大肆擴張,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比一年前激增79%。財務紮實的瑞士信貸,則搶走許多對手的初級經紀與私人銀行客戶。

在同一期間,巴克萊併購雷曼的北美營運,但避免接受英國政府的金援與附帶的限制。西班牙國際銀行則接收困頓的Alliance & Leicester以及Bradford & Bingley的貸款戶,在英國擴大市占率。



逃過劫難的倖存者有:瑞士銀行(UBS)、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摩根士丹利。它們的營運模式勉強通過危機的考驗,且似乎正在好轉中,儘管政府撒錢資助功不可沒。因此這些業者的股價雖全都滑落,表現卻比至今下跌12%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好。

摩根士丹利去年10月一度告急,在財政部推出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前,還得仰賴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資金挹注。現在摩根士丹利已重新站穩腳步,甚至收購花旗集團的美邦經紀部門,但該公司仍然氣血貧弱。

富國銀行在監管當局牽線下,從花旗手中搶走收購美聯銀行的交易,但也因此承擔龐大的問題資產。德意志銀行因為太晚跨進次級房貸放款而因禍得福,但該行仍得面對脆弱的德國經濟。



在倖存者之後則是策略面臨挑戰者,包括股價一年來下跌35%的美國銀行,以及奇異(GE)和駿懋銀行集團兩家股價幾乎腰斬的業者。這三家業者都擁有高價資產,但投資人仍擔心潛在的減值和必須再挹注資本。

這種疑慮對美銀與駿懋分別收購的美林和HBOS特別真切;奇異的投資人則擔心公司金融部門的6,000億美元的資產品質。三家公司的資產品質都籠罩揮之不去的陰霾。



最後是靠救生圈載沈載浮的業者,大部分已被政府接管,且股價也反映它們的現況。美國國際集團(AIG)、房地美(Freddie Mac)、房利美(Fannie Mae),和受傷慘重的蘇格蘭皇家銀行與花旗集團,股價已折損60%到80%。這些業者都靠政府干預倖免於難,而且現在誰也不敢保證它們最後能再變回獲利的金融機構。


(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breakingviews.com美國版主編)
【2009/09/12 經濟日報】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澳洲 拚天然氣供應龍頭


澳洲已和日本與南韓簽下6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合約,
未來將從西部外海的Gorgon天然氣田,供應兩國天然氣業者。彭博資訊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澳洲政府10日宣布,已和日本與南韓簽訂700億澳元(6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 )供應合約,將使澳洲未來可望威脅卡達(Qatar)的全球LNG供應龍頭寶座。

澳洲總理陸克文表示,雪弗龍公司(Chevron)未來將從澳洲西部外海的Gorgon天然氣田,供應日、韓三家天然氣業者。他說:「未來25年內,這些合約將為澳洲帶來700億澳元的出口收益。」

幾周前,雪弗龍在Gorgon開採案的合作夥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也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敲定410億美元的供應合約,以及與印度Petronet公司簽的210億美元合約。

根據澳洲與日、韓業者簽訂的新合約,雪弗龍未來每年將分別供應大阪天然氣和東京天然氣各137.5萬噸和110萬噸的LNG,另外供應南韓第二大煉油廠GS Caltex50萬噸。此外,大阪天然氣公司將買下Gorgon開採計畫1.25%的股權,東京天然氣公司也將收購1%的股權。

雪弗龍全球天然氣部門總裁葛斯說:「這些合約是意義不凡的里程碑,代表雪弗龍將天然氣資產商品化和拓展LNG事業的努力。」

澳洲將在未來十年內推動一連串LNG開採計畫,而Gorgon開採案只是其中一環。分析師指出,這些計畫將為該國帶來數百億澳元收益,並挑戰卡達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的地位。

澳洲目前是全球第六大天然氣出口國。政府數據顯示,該國2006年出口1,520萬噸、價值52億澳元的LNG。當局預估,2015年以前出口量將增加三倍至6,000萬噸。

倫敦史福伯登公司(Sanford Bernstein)發表報告指出,澳洲和鄰近的巴布新幾內亞未來十年準備把LNG的產量提高為五倍,從目前的2,000萬噸增至1億噸,可望超越卡達,躍居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

史福伯登分析師貝弗里奇在報告中說,澳洲有機會和卡達一較高下。在2000到2010年間,卡達的LNG年產量從2,000萬噸增至8,000萬噸左右。目前澳洲已提出超過12個LNG開採案,而巴布新幾內亞也正積極爭取亞洲買主的長期採購合約。
【2009/09/11 經濟日報】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高收益債券基金」的迷思




「高收益債券基金」,在基金市場中一般簡稱為「高收益債」。在網路上也常見到「高收益債就是垃圾債」風險高…,的說法。

那麼,「高收益債基金=垃圾債?」「高收益債基金風險高嗎?」「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如何避險?」以及「常見的投資高收益債基金迷思」其真相如何?

如果你有興趣,就聽Winzi娓娓道來…

高收益債=垃圾債?其實「高收益債」與「高收益債基金」並不完全相等。因為「高收益債」是指具有較高違約率所以有較高利率的債券;例如,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次級房貸債券。新興國家債也是「高收益債」的一種(如阿根廷、印尼、土耳其、委內瑞拉),只是現在有國際貨幣組織(IMF)的金援,所以新興國家的倒債風險已降低。

有道是「高報酬=高風險」;那麼,既然要追求「高收益」所以一般的高收益債基金其總持債品質落於B至BBB等級的債券比例為最高,其次為AAA至BBB投資級,以及約15%CCC級至以下的債券(不同的高收益債基金會有不同的比例配置)。另外較優的高收益債基金還會搭配歐元、盧布、里爾等其它非美元的債券或貨幣以賺取匯差或避險。以下是美國穆迪(Moody’s)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兩家信評公司對債券的評級對照表。AAA~BBB是屬於投資級,BB~CC是屬於投機級,至於D就是違約級。

圖片來源:富達基金網站

「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持債種類與一般股票型基金的持股分佈也有相似之處,債券基金經理人會納入新興國家政府債、新興國家國營企業債、投資級公司債、具有「避險」的公司債、金融債、房貸債,…等各種債券組合成一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債券基金經理人同股票型基金經理人一樣,也會視情況經由增加、降低、買進、賣出,調整債券組合以降低基金風險。我想沒有一位經理人會將「垃圾」留在基金內的,(除非來不及避險發生違約)。因此「高收益債券基金」不會等於「垃圾債券基金」。不過,在高收益債基金內發生債券違約的時候一般投資人也感覺不出來,因為基金公司不會公佈。

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如何避險?

即使一些高收益債基金的說明書裡會有些簡述,但總讓人「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其實這裡面牽扯的層面很廣,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明白講清楚。要親身經驗才能體會箇中之妙,有如「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就我觀察到的心得簡述如下:
股票型的基金經理人其職責是為投資人找尋高獲利或有前瞻利益的公司股票,這是為了提高基金淨值,也是在「避險」-挑選出好股票與避開不好的股票。而高收益債經理人的職責,則是在一大推高收益的債券中找尋、挑出具有「避險功能」的債券(例如:房利美、房地美房貸債券、CIT公司債),並增加”總持債檔數”與上文所說的透過「適當的配置」以及調整、降低各債券之購買金額、比例,以達到分散、降低該基金的風險。

高收益債基金風險高嗎?(以下就是基金經理人的真實避險實例)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舉例問一個問題;「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次級房貸債券」風險高嗎?有人說「高」,但也有人說「低」,那麼正確答案是高還是低?其實這個答案跟時間點有關,未爆發次貸風暴前幾乎沒有人知道它是顆「未爆彈」所以不認為有什麼危險,爆發後變成高風險的「燙手山芋」,幾乎無人敢碰,但是藝高膽大的PIMCO基金經理人葛洛斯卻在當時大量持有這些房貸債,讓個個旁觀者看了「瞠目結舌」、「心驚膽跳」,直到去年9月7日美國政府宣佈接管「兩房」後,這些原本高風險的債券瞬間就變成低風險的債券了!甚至變成全都是無風險AAA級的房貸債券(因為有美國政府掛保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就是基金經理人的避險功夫最佳寫照!(參見有恃無恐報導)所以「高收益債基金風險高嗎?」這個答案取決於基金經理人的避險功力,假使當時美國政府不接管「兩房」,那麼擁有超級旗艦的PIMCO債券基金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而持有的「雷曼兄弟」金融債,就發生違約倒債了!但,你感覺得到基金受傷嗎?

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風險迷思:

1. 到基金網站(可到money.udn.com查詢)查一下一般股票型的基金風險收益(Risk Return,簡寫RR)都是RR5,但高收益債基金其風險屬性是RR3。

2. 再查晨星Morning Star網站,拉美、東歐、印度、礦業、中國、東協、全球新興等股票型的基金其風險評估都落在「高」位置。高收益債基金風險評估都落在「低」位置。

3. 在這次的金融風暴裡,股票型的基金:東歐區域跌幅在-75%左右,拉丁美洲在-65%至-70%、印度也是在-65%至-70%、能源-65%左右,亞洲及全球型的股票基金也在-65%左右,高收益債跌幅在-40%~-45%。

4. 因此由以上資料顯示,可看出何者的風險高。

5. 大家都知道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法投資股票型基金,其目的為何?答案是「避險!」;對阿!如果都敢投資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也知道要定期定額避險,也知道要逢低加碼增加單位數。那麼,同樣是基金,為何高收益債基金在金融風暴時反而要認賠賣出?而不是逢低(機)加碼?

股神,巴菲特:「不懂的不要碰!」。…延申閱讀… 債券基金名稱有名堂

(本文僅是個人投資心得,並無鼓勵購買高收益債之意,任何投資皆有風險,請自行衡量。)

伏得風 併 T-Mobil 夢碎





伏得風買T-Mobile UK 遇勁敵

【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伏得風公司(Vodafone)與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收購德意志電信旗下T-Mobile UK的競爭白熱化,兩者私下提出35億至40億英鎊(66億美元)的價格,想將這家英國第四大手機網路公司納入麾下。

報導指出,伏得風和西班牙電信在上個月底提出此交易,彼此都不願讓對方坐上英國無線電信市場的冠軍寶座。但德意志電信傾向與法國電信公司(France Telecom)的子公司Orange洽談,將雙方的英國資產共組合資企業。

西班牙電信旗下的O2公司是目前英國最大的手機營運商,而伏得風若拿下T-Mobile UK,可望搶回2006年遭O2奪走的龍頭地位。

德國最大電信商德意志電信公司,因在英國電信市場經營多年績效不佳後,決定出售子公司T-Mobile UK。分析師預估,T-Mobile UK市值約在30億至40億歐元(26億至35億英鎊)。伏得風、西班牙電信、法國電信公司和T-Mobile UK均不予回應。

德意志電信表示,T-Mobile UK第二季的用戶數較上季減少0.6%,是該公司旗下唯一用戶數減少的子公司。西班牙電信的O2在英國第二季的市占率以營收計算達27.7%,伏得風和法國電信公司的Orange則分別以24.7%和21.5%緊追在後,T-Mobile UK僅占14.9%。

金融時報指出,伏得風和西班牙電信正絞盡腦汁思考妥協方案,讓英國電信監管機構Ofcom核准此案。儘管T-Mobile UK有意與法國電信公司組成合資企業,但這項交易也有待主管機關核准,因為兩者還需符合「數位英國」報告的內容,在2012年以前釋出無線頻譜,讓快速且價格合理的寬頻網路普及全國。

因此,若伏得風或西班牙電信買下T-Mobile UK,勢必都得放棄他們在1980年代因特許資格獲得的部分頻譜。即使這兩家公司買下T-Mobile UK後,市占率可望超過40%,卻將受到主管機關更嚴密的審查,因此出價並不高。
【2009-09-08/經濟日報/A7版/國際企業】



伏得風收購夢碎

【編譯謝璦竹/綜合外電】
T-Mobile與Orange電信宣布,將整併雙方英國業務,成為英國最大手機營運商,粉碎了伏得風想收購T-Mobile、重登英國手機電信龍頭的希望。

德意志電信旗下的英國T-Mobile與法國電信旗下的Orange合併,手機用戶將達到2,840萬,占英國逾37%的手機市場,超越西班牙電信旗下的O2。O2先前是英國最大手機電信商,伏得風為第二大,市占率分別為27.1%與23.6%。

這也是歐洲第二天傳出大型併購活動,前一天卡夫食品才出價102億英鎊,要收購吉百利。
Orange與T-Mobile說,兩家公司合併後,將「帶給英國用戶很多利益」,並承諾將擴大網路覆蓋率,強化網路品質,並改善客戶服務。不過,合併案很可能遭到英國與歐盟反托辣斯主管機關的調查。

Orange執行長亞歷山大(Tome Alexander)將任新公司執行長,T-Mobile執行長莫特(Richard Moat)將出任營運長。兩家公司預定完成合併後頭一年半內繼續維持原品牌。

Orange目前在英國有1.25萬名員工,T-Mibile有6,500人。發言人表示,整併後將會有提昇效率的做法,但現在談論是否會裁員還太早。

整併成本估計在6億至8億英鎊間,包括手機基地台除役、削減門市數量與其他精簡措施。估計未來可省下35億英鎊成本。手機分析師霍金斯說,歐洲並非沒有單一手機業者占有一國市場逾三分之一的前例。「接下來幾周、甚至幾個月內,業者一定會與主管機關協商,應該會有些讓步。」
「如果合併成功,新公司與O2、伏得風加起來,將占英國手機市場九成以上,一定會有是否違反競爭的考量。」

英國手機電信市場競爭激烈,有五家主要電信業者,另有數家較小電信商。德意志電信在英國市占率14.9%,排名第四,且第二季用戶數比前一季減少0.6%,再度增強德意志電信處分英國業務的決心。
【2009-09-09/經濟日報/A6版/國際財經】

測試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卡夫食品求親被拒


圖片來源:Google images合成


卡夫併購吉百利 吃閉門羹
出價167億美元 吉百利嫌太低予以回絕 股價盤初暴漲40%分析師:糖果業收購戰將開打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全球第二大食品業者美國卡夫食品公司(Kraft)出價102億英鎊(167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糖果集團英國吉百利公司(Cadbury),欲合組成為全球零售、糖果及速食巨擘。但吉百利以價格太低予以回絕,但股價在7日盤初暴漲40%。

卡夫提議以300便士現金和0.2589股卡夫新股,換取1股吉百利股票,相當於以每股745便士的價格收購吉百利股票,較4日收盤價568便士溢價31%。吉百利說:「卡夫的出價低估本公司的真實價值。」卡夫表示將會再接再厲,希望吉百利能重新考慮其併購提議。

吉百利股價7日在倫敦盤初暴漲40.32%至797便士,不僅扭轉今年來的跌勢,並使該公司市值一舉超越卡夫開出的價碼。卡夫股價7日在德國股市交易下挫3.36%至19歐元,今年來約漲3%。

卡夫執行長羅森菲德(Irene Rosenfeld)在法說會上表示:「我們沒想過融資併購,目前也沒打算透過發行新股籌措併購資金。」卡夫說,與吉百利合併後的營收可達500億美元,而且每年可望因此省下至少6.25億美元的稅前成本。

分析師說,卡夫的提議可能剌激雀巢(Nestle)和賀喜(Hershey)等競爭對手出價收購吉百利的口香糖品牌Trident和巧克力品牌Dairy Milk。

生產奧里歐(Oreo)餅乾和Kool-Aid飲料的卡夫說,把吃閉門羹的處境公諸於世是為了鼓勵吉百利進一步與卡夫對話。

倫敦Icap公司分析師史密斯說:「這顯然是敵意併購,這兩家公司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卡夫不可能輕言放棄。」他認為卡夫可能得提高收購價的現金比重,才有望抱得美人歸。
史密斯指出,卡夫在英國的表現「乏善可陳」,但在巴西、北歐這些吉百利著力不深的市場中表現強勁,卡夫也缺乏口香糖方面的專業,而口香糖正是糖果業「最誘人市場」。

Evolution Securities分析師亞克曼說:「吉百利執行長史提哲(Todd Stitzer)向來表示,吉百利想成為全球糖果業的併購者,而非被併購者。雀巢和賀喜很可能也加入競標。」他還說,在瑪氏公司(Mars)併購口香糖製造商箭牌公司(Wrigley)後,吉百利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亞克曼說,卡夫若成功併吞吉百利,在全球糖果市場的占有率將與瑪氏的15%不相上下,吉百利生產的口香糖在拉丁美洲和歐洲熱銷,與卡夫的巧克力事業形成互補。
【2009-09-08/經濟日報/A7版/國際企業】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Cepu - 東南亞最大的油田


圖片來源 : www.rigzone.com

爪哇賺黑金 變身新德州

【經濟日報╱編譯潘淑婷/綜合外電】
瀰漫著懶洋洋氣息的印尼爪哇,發展腳步緩慢,至今還可見到人力車往返街道,但隨著當地發現印尼近年來最大的油田,使這個稻米和柚木之鄉即將要大變身。

橫跨東爪哇和中爪哇的熾布(Cepu)油田是東南亞最大的油田,估計原油蘊藏量達3.5億桶,按目前市價約為240億美元。此外,油田還蘊藏大量天然氣。自8月中旬進行開採後,預料會為地方政府財庫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也為當地引進大批勞工和新的企業。

涵蓋大部分熾布油田的博佐內格羅(Bojonegoro)地區首長蘇右托卻希望民眾要腳踏實地,「我不希望我的人民有妄想。這裡有可能變得像德州,但居民無法直接從中得利。」博佐內格羅的人口約有120萬人,是東爪哇排名第四窮的區域,主要經濟來源是稻米、玉米和煙草。

蘇右托計劃將未來幾年高達2兆印尼盾(約2億美元)的石油收益,優先用於修復滿是坑洞的道路及升級農業,像是加強灌溉和大量引進牛羊等牲畜。為什麼以農事優先?蘇右托說,因為這才是當地人懂的事。大多數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工作對當地勞工而言,技術門檻過高。

熾布油田在2001年由美國石油業龍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e)所發現,但隨後卻遇上土地糾紛、收益分配以及管線等諸多阻礙。2006年印尼國營石油公司Pertamina同意與埃克森美孚聯手開採,兩家公司各持45%,其餘10%則歸於中、東爪哇地方政府。

在印尼,外資介入開採天然資源,往往十分敏感。Freeport-McMoran銅金公司在巴布亞省的格拉斯伯格礦區開採銅礦和金礦,就在環境衝擊議題和營收分配上頻生爭端。艾克森美孚在北蘇門達臘的亞齊省開採時,也遭守衛天然氣田的印尼軍方指控虐待。

博佐內格羅和熾布這兩個靠近油田的主要城鎮,目前只有少數幾家旅館堪稱機能齊全,能提供日益增加的外來工作人員使用。例如位於博佐內格羅的旅館Griya Dharma Kusuma只有15間房,雖然頗舒適,卻沒有完整設施供外派人士使用。此外,當地沒有購物中心,西方品牌也少之又少,只有幾家餐廳供應非當地的食物。
【2009/09/07 經濟日報】

巴菲特 進軍不動產


圖片來源 : Capmark網站


綜合編輯自【2009/09/03鉅亨網 2009/09/04 經濟日報/工商時報】
股神巴菲特掌控的波克夏公司 (BRK/A-US;Berkshire Hathaway Inc.)將與萊卡迪亞控股公司(Leucadia National)聯手,在周三以約4.9億美元收購商用不動產業者嘉邁金融司 (Capmark Financial Group Inc. )的北美房貸業務,顯示巴菲特和其他投資人開始看好美國房市回暖。

嘉邁公司因為受到壞帳的拖累,第二季淨虧損高達16億美元,比第一季淨虧損7.277億美元還要嚴重,讓股東的資產淨值變成負11.4億美元,公司在財報裡也坦承,目前公司連存活都有問題,並有意聲請破產保護。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 因此有意下令嘉邁融資改善資本和流動性。

嘉邁的股東包括私募股權業者KKR和高盛集團(GS-US;Goldman Sachs Group Inc.)等投資人,該公司表示,目前正積極重整債務、處分資產,也不排除聲請破產保護。至6月30日止的資產為負11.4億美元。

嘉邁為重整債務,跟波克夏海瑟威與萊卡迪亞控股公司(Leucadia National)的合資公司Berkadia III就出售其融資服務和抵押貸款等業務達成協議。但完成這宗議的前題是嘉邁融資要先支付4,000萬美元給Berkadia III作保留金(holdback),以對沖可能出現壞帳。

若在破產保護期間以外的時間完成這宗交易,Berkadia III會支付3.75億美元現金、7,500萬美元的票券買下嘉邁融資的業務。若在破產期間內完成交易,Berkadia III就要支付4.15億美元現金和7,500萬美元票券。

根據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5月的資料,總部在賓州的Capmark是美國規模數一數二的商用不動產金融業者,去年承作逾100億美元的初始抵押貸款,管理總額逾3,600億美元的貸款業務。

雖然美國銀行業持有的商用不動產抵押貸款違約率在第二季增長逾兩倍,但美國房價在第二季出現三年來首次上升後,部份美國建商的虧損已經縮小。這項交易顯示美國讓人頭痛的不動產市場正出現轉機。

美國房市歷經三年不景氣後,最近開始出現回春跡象。巴菲特把握這個良機,進軍不動產市場承接慘遭房市危機重挫的資產。研究巴菲特投資歷史的美國大學Kogod商學院金融教授馬丁(Gerald Martin)說:「房市已經觸底,巴菲特認為現在是買進的好時機。」

波克夏和萊卡迪亞過去也曾合作,雙方2001年同意展延商業放款業者費諾瓦集團(Finova Group)60億美元的貸款。兩家公司目前仍持有費諾瓦半數股權。

坐擁資金的巴菲特,正從在因房地產市場衰退而受困的企業中,挑選中意資產。他去年同意與龍星基金 (Lone Star) 聯手買下 CIT Group Inc. 的房貸資產。

波克夏的不動場經紀部門美國住宅服務公司(HomeServices of America)日前也宣布,已向加拿大布魯克菲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芝加哥Koenig & Strey GMAC不動產公司。

截至 6 月 30 日的 12 個月內,波克夏共斥資62.7億美元進行併購。波克夏的銀彈減少 21% 至 245 億美元,因為巴菲特增持那些在經濟危機中招致損害的美國金融機構。他在去年 9 月同意斥資 50 億美元,買進高盛的特別股,今年也增加了富國銀行 (WFC-US;Wells Fargo
& Co.)、U.S. Bancorp (USB- US) 的股份,主要是他們的股價急跌至逾 10 年來最低。

巴菲特以價值投資心法聞名,他喜歡挑選簡單易懂的投資標的,且必須符合獲利能力佳、強勢管理和負債水準低的標準。自1965年起,巴菲特將波克夏打造成擁有近80項事業的大集團,銷售包括汽車保險、冰淇淋、油漆和內衣等琳瑯滿目的商品,投資規模超過1,120億美元。總部在紐約的萊卡迪亞控股公司,投資觸角也遍及許多產業。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有 恃 無 恐


二房像吸血鬼 違約、法拍持續激增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把房利美 (Fannie Mae)與房地美 (Freddie Mac)兩家房貸公司從崩潰邊緣拯救出來後,時隔一年,「二房」依舊得仰賴政府救濟才能苟延殘喘,依然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二房是美國政府為確保房屋貸款供應無虞而創立,去年9月被政府接管以來,已接受960億美元的公帑救濟。若沒有這些資金應急,二房可能早已破產,千百萬美國民眾也無處獲取貸款。

二房的前途依舊問題重重,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家公司不可能重享舊日的權勢與影響力,紓困將繼續成為納稅人更大的重擔,而政府未來幾年也仍得在美國房貸市場上挑大樑。
房利美是經濟大蕭條後的產物,創立於1938年,30年後成為民營機構,政府在1970年又創立姊妹公司房地美。二房過去十年曾經叱吒風雲,不斷從放款機構買下房貸,再彙整成債券轉售給投資人。但批評家宣稱這是不必要之舉,因為華爾街自有能力維繫房貸市場的運作。

但次級房貸拖跨房屋市場後,這種說法已不攻而破,因為沒有政府擔保的房貸產品,如今幾乎就不會有投資人敢碰觸。去年9月6日,二房股價跌落谷底,再也籌措不出資金填補飆升的虧損後,政府被迫接管。一年後,政府在兩家公司都掌控近八成的股權,但償款違約與房屋法拍事件持續激增,二房的「房」事困擾也沒完沒了。

以往,拖欠房貸超過三個月的房主比率通常不會超過1%,如今房利美客戶的違約率已逼近4%,房地美也突破3%。

房利美公司的不良貸款,到6月時已將近1710億美元,並提列了550億美元的備抵損失,而房地美的問題房貸同樣高達780億美元,但提列的準備金額只有250億美元。

FBR資本市場公司的分析師米勒說:「情況遠比大家想像嚴重。」巴克萊資本公司預測,兩房需要的紓困金額將在1600 億到2000億美元之間。多數分析師預期這些錢恐怕一去不復返,即使能還,也是遙遙無期。巴克萊公司的分析師雷加雅沙說:「到最後,一定是美國納稅人買單。」
【2009/09/05 聯合晚報】 圖片來源 : Google images


【Winzi 讀報】

也因為背後有「美國政府」的品牌當靠山,所以有些債券基金也就共襄盛舉加入救援(購買)這些次級房貸債券的義舉。

延伸閱讀… 「債券基金」名稱,有名堂


失 算


澤普世避險基金 爆贖回潮

【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道瓊社紐約二十九日電】
投資美國汽車業失利的美國私募股權業者澤普世資產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旗下避險基金爆贖回潮,客戶總計贖回55億美元,相當於避險基金資產的71%。

華爾街日報29日引述匿名消息人士報導,由於澤普世投資失利,加上投資人本身的資金需求,引發旗下避險基金高達55億美元的贖回潮,占基金資產的71%。

澤普世執行長范博格(Stephen Feinberg)及共同創辦人李希特(William Richter),28日在寄給客戶的說明信中說:「我們對客戶的反應感到意外。」

范博格在市場最熱絡時作了兩項大膽決策,即集資140億美元收購克萊斯勒和通用旗下的金融部門GMAC,最後都血本無歸。克萊斯勒在政府主導下聲請破產保護,GMAC由政府出資數十億美元紓困,澤普世則被迫放棄兩者的控制權。

此外,澤普世旗下的主要避險基金澤普世合夥人基金(Cerberus Partners)去年虧損24.5%,從去年12月以來,投資人即持續要求贖回,但澤普世拒絕要求,並表示在此時低迷的市況下拋售資產得不償失。該基金今年來獲利3%。

為因應投資人的要求,澤普世上月提出一項基金改組計畫,卻讓投資人找到下車機會,趁機贖回資金。澤普世原先的計畫是說服投資人把資金轉到一檔新基金澤普世合夥人二號,閉鎖期較長,但費用較低。

除了避險基金,澤普世還有私募股權與商用租賃等業務,總資產額160億美元。私募股權業務的資金都是長期投資,沒有遭遇贖回的問題。澤普世的避險基金規模約80億美元,占公司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范博格把資金大舉外流歸咎於「流動性危機」,導致被套牢的基金投資人急於拿回現金。范博格在信中說:「遺憾的是,部分有限合夥人表示,在無法開放每季贖回的條件下,無法投資澤普世合夥人二號基金。在我們看來,以目前市場普遍缺乏流動性的條件下,困頓的投資基金實際上不可能每季提供100%的資金流動性。」

澤普世擁有旗下避險基金所持股公司的控制股權,導致這些股權難以脫手。基金持有一些低流動性的未上市公司股權,包括經營電視台的Four Points媒體集團以及連鎖雜貨店Albertson's等。
【2009/08/30 經濟日報】

柏南克 也買高收益債券基金

柏南克 財產縮水29%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去年的華爾街大崩盤並沒有放過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根據28日公布的申報資料,柏南克2008年底時擁有的資產比前一年縮水29%。

聯準會的資料顯示,柏南克2008年底持有的資產介於85萬到190萬美元之間,遠低於前一年的120萬到250萬美元之間。政府的揭露報告只要求官員公布資產價值的區間。

柏南克這兩年的最大兩筆資產是TIAA Traditional年金與CREF Stock Large Blend變額年金,兩項年金2007年的價值都在50萬到100萬美元之間,但CREF年金去年底時已縮水為25萬到50萬美元之間。

柏南克在去年7月與11月的兩次交易中,已拋售持有的多數加拿大政府公債。2007年時他申報的價值在5萬到10萬美元之間,去年底已降到零到1,000美元之間。

柏南克在貝萊德公司有一個投資高收益債券的退休帳戶,價值在1.5萬到5萬美元之間,另外還有一檔貝萊德大型股基金,價值介於1,000到1.5萬美元。

柏南克2006年接替葛林斯班出任聯準會主席,2008年的年薪是19萬1,300美元。由Pearson公司出版的一本教科書,為他帶來5萬到10萬美元版稅,金額和上次申報時相同。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另一本教科書,則帶來10萬到100萬美元的版稅,遠高於2007年時申報的5萬到10萬美元。書籍版稅是柏南克薪資以外的最大所得來源。柏南克去年沒有申報任何的債務、個別股票、禮品或旅行開支。
【2009/07/30 經濟日報】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BP公司 探到大油田



英石油 墨西哥灣探到大油田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英國石油公司(BP)2日宣布在墨西哥灣深海探得「巨量」的超級油田,為西方國家新增一筆在掌控範圍內的石油蘊藏,墨西哥灣深海原油的探勘前景也頓時發亮。英石油股價應聲大漲4%。

英石油2日發表聲明說,在墨西哥灣的提伯探勘計畫(Tiber Prospect)已探得油源,油井在深達海平面以下3.5萬呎(10.6公里)找到石油,成為業界所鑿過最深的油井之一。

英石油還沒估出實際蘊藏量,只表示存量相當「巨大」,比三年前在同一區塊探得的30億桶卡斯基達油井(Kaskida)還多。

英石油擁有提伯油井62%的所有權,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擁有20%,美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擁有剩餘的18%。英石油是墨西哥灣油產區最大的租借戶,也是美國地區產油量最大的公司。

隨著歐洲北海油田枯竭,墨西哥灣是少數西方石油公司還可以掌控、有望找到大量新油源的地區。全球主要產油國紛紛收回石油天然氣蘊藏,俄羅斯施壓外國油公司退出俄國的石油開採計畫,委內瑞拉等南美諸國則是逕行「接收」石油產業。西方油公司的探勘選項有限,而且多半位於像是這次的深海之中。

荷蘭國際集團(ING)石油產業分析師肯尼指出,提伯油田的新發現顯示墨西哥灣深海相當有潛力,其他深海探勘區也燃起希望,例如爭議中的北極海地區。巴西在外海探得的油源也是深處海平面七公里之下。

蘇格蘭開林能源集團(Cairn)位於印度的拉亞斯坦省(Rajasthan)沙漠油田,上周也正式開始投產。開林擁有的這個沙漠油田是近20年來探得最大的陸上油田,將使印度原油產量增加五分之一,在2011年達到每日17.5萬桶。

英石油目前在墨西哥灣的產能是每日40萬桶,英石油表示,在卡斯基達與提伯油田加入投產後,未來15年內可望把產能提高到每日65萬桶。

墨西哥灣區如果繼續發現新油田,也將影響美國推動「綠能」的政治議題。歐巴馬政府推動太陽能、電動車等新能源政策時,主打的議題之一就是減少倚賴外國石油。如果美國周遭控制區域繼續探得新油田,美國政府推動綠能減碳的力道可能將會削弱。


【Winzi 讀報】

BP公司在墨西哥灣海上發現的油田大概位置圖。詳細報導見 英國BP公司
地圖來源:Google maps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債券基金」名稱,有名堂!?



在資產配置及接近「零利率時代」,投資債券基金確實有其必要性。

但是在眾多的債券基金裡,有的債券基金名稱讓人一看就可略知其持債的種類,而有些債券基金的名稱確無法讓人望文生義瞭解應歸屬於那一類債券基金。不過,那些讓人一眼就看懂的債券基金其真正的持債種類就完全如其名稱所述嗎?

以下,是以各基金2009年3月至7月份所公佈的資料為依據,而製成的持債種類列表,供大家參考(以下內容所載若有與各基金資料不符之處,則以各基金所發佈的資料為準)。



1. 「聯博 全球債券基金AT」:以6、7月份持債資料顯示,主要持有,投資級公司債41%、已開發國家政府債39%與商業不動產抵押債(CMBS)8%,三大部份。

持有的各政府債國家名稱可在各基金網站輕易的查到,在此就不列舉。至於公司債部份,持有:美國第一大電信公司AT&T,美國銀行、東京三菱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甲骨文電腦軟體公司,輝瑞藥廠,巴菲特投資的卡夫食品公司,俄羅斯農業銀行,…等。另外也持有房地美與房利美發行的房貸債、LB-UBS與花旗銀行發行的商業不動產抵押債券。共持有310檔債券(6月份資料)。

此檔基金的波動度是本文所介紹的3檔聯博債券基金中最小者。以8/31日的淨值9.1及每單位0.0298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3.93%。


2. 「聯博 美國收益債券基金AT」:以6月份持債資料顯示,主要持有美國公債、新興國家政府債(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多明尼加、薩爾瓦多、迦納、印尼、巴拿馬、祕魯、菲律賓、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委內瑞拉)與聯博全球高收益債。

而持有的公司債有:AT&T,美國運通、美林銀行、AIG、CIT Group、匯豐銀行、房地美,Aramark餐飲服務公司,喬治亞太平洋紙製品公司,美國第4與第5大有線電視公司Charter及Cable Vision,Host旅館與房地產投信公司,固特異輪胎,Body Gaming旅館博奕公司,加拿大龐巴迪公司,俄羅斯農業銀行、Gazprom銀行,…等;另持有摩根大通發行的商業不動產抵押債券、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不動產抵押債券、Ginnie Mae房貸債。共持有343檔債券。根據5月份持債明細,聯博美國收益債持有344檔債券,而其中200多檔與聯博全球高收益債相同。以8/31日的淨值8.1及每單位0.0409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6.06%。


3. 「聯博 全球高益債券基金AT」: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至8/31基金規模為7082.912百萬美元。以6月份持債資料顯示,主要持有新興國家政府債(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多明尼加、埃及、薩爾瓦多、迦納、加彭、匈牙利、印尼、巴拿馬、祕魯、菲律賓、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烏拉圭、委內瑞拉)、聯博全球高收益債與公司債三大部份。

在公司債方面則持有:尼德蘭銀行、美國運通、美國銀行、高盛、英國巴克萊銀行、瑞士再保Swiss Re.,美國第4與第5大有線電視公司Charter及Cable Vision、美國第一大衛星廣播公司DirecTV,摩托羅拉公司、阿爾卡特-朗訊公司、Frontier通訊公司、安華高電子科技公司、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Amkor半導體封裝公司,AMC連鎖戲院,全美最大乳品迪恩Dean Foods公司、台爾蒙食品公司,Biomet生邁人體醫療器材公司,美國中小企業融資CIT Group,

NRG發電廠,AMR航空運輸公司,Aramark餐飲服務公司,喬治亞太平洋紙製品公司,赫茲租車、通用汽車、GMAC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福特汽車信貸,固特異輪胎、Copper汽車零件與輪胎製造公司,AK鋼鐵公司,Case農業機器公司,博士倫,玩具反斗城,米高梅幻象、Body Gaming旅館博奕公司,

加拿大龐巴迪公司,俄羅斯Standard銀行、俄羅斯農業銀行、Gazprom銀行、Severstal鋼鐵公司,哈薩克CenterCredit銀行,…等;另外持有摩根大通、LB-UBS、Wachovia Bank發行的商業不動產抵押債券以及Countrywide的Asset-Backed Certificates。

共持有541檔債券。也是3檔聯博債券基金中波動最大者。同時也是年利率最高者。以8/31的淨值3.89及每單位0.0289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8.92%。

(總部設在Charlotte的美聯銀行Wachovia Corp已於2008年12月31日被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併購)

(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是房地產抵押貸款公司,2008年1月11日已被美國銀行併購)

(GMAC全名General Motors Acceptance Corporation是通用旗下的信貸金融公司,在2008/12/2兩大股東通用汽車同意將GMAC持股比例由49%一口氣下降至10%,澤普世持股比例則由51%大降至14.9%。以獲得美國政府的資金援助轉型為控股公司)


4. 「富蘭克林坦伯頓 美國政府基金」,依6月份持債資料顯示,並無持有U.S. Treasury,而是100%持有美國政府全國房貸協會Ginnie Mae發行的房貸債券(MBS),共2438檔。堪稱最純的房貸債券基金。以8/31的淨值9.45及每單位0.027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3.43%。


5. 「富蘭克林坦伯頓 全球債券基金」,依6月份持債資料顯示,此基金除了以持有(阿根廷、埃及、印尼、法國、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祕魯、菲律賓、波蘭、匈牙利、伊拉克、南斯拉夫、瑞典、委內瑞拉)各國的國家政府債為主外,並持有相當部份的金融公司債如:歐洲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銀行、韓國輸出輸入銀行。共持有172檔債券。


6. 「富蘭克林坦伯頓 全球公司債券基金」,查了一下資料,此基金的英文全名是Franklin Templeton High Yield Fund,因此中文名稱應為「富蘭克林坦伯頓高收益債券基金」才會比較貼切,可能是考量市場行銷之故,才未使用高收益之名。

依6月份持債資料顯示,此基金也持有阿根廷、巴西、印尼、韓國、巴拿馬、菲律賓、馬來西亞、委內瑞拉、南非、立陶宛等新興國家政府債,其中以印尼所占比例最高。公司債部份則持有,美國第4大有線電視Charter公司,美國第一大衛星電視廣播公司DirecTV、美國第二大衛星廣播公司EchoStar,QWEST、L-3通訊公司、NORTEL網路公司,全美最大乳品迪恩(Dean Foods)公司,Aramark餐飲服務公司,Chesapeake、CMS能源公司,NRG發電廠,時代華納公司、福特汽車信貸公司,美國醫院集團HCA,喜達屋渡假旅館,摩根大通銀行、富國、雷曼兄弟,Host旅館與房地產投信公司、拉斯維加拉斯米高梅幻象博奕、HARRAHS博奕、Station博奕,俄羅斯Gazprom、Lukoil銀行。共157檔。


7. 「富蘭克林坦伯頓 新興國家債券基金」,持債內容與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非常接近,基金經理人也都是麥可哈森泰博。



8. 「PIMCO 總回報債券基金(配息)」,PIMCO是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LLC的縮寫。

至於“總回報”的意思是什麼?則引用剛好看到該基金刊登在2009.8.26經濟日報A5版上的廣告來解釋一下:『… 40年前,當人們只把債券當成配息工具。PIMCO率先引進「總回報」投資法,運用同步追求「利息+資本利得極大化」的靈活操作賦與債券新生命,為投資人開創全新獲利契機…』。這樣的說明,不知道你懂了嗎?

至於持債內容,以3月份持債資料顯示,此基金持有美國政府債,及一大部份的房地美、房利美房貸債。金融債部份持有AIG、美國運通、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銀行、高盛銀行、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雷曼兄弟(DEF.)。公司債有,AT&T電信公司、Verizon電信公司、Comcast有線電視公司、甲古文電腦軟體公司、通用汽車、GMAC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福特汽車信貸,QWEST通訊公司,…等。新興市場債部分則持有俄羅斯Gazprom能源、Gazprom銀行,中國發展銀行、輸出入銀行,韓國發展銀行…等。總共持有2222檔。


9. 「PIMCO 高收益債券基金」,以3月份持債資料顯示,共持有495檔。有Countrywide、AHMH、花旗、IndyMac、WaMu、Harborview、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房貸債。

列為投資級的公司債則持有,AIG、美國運通、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Countrywide金融、高盛、美林、摩根史坦利、富國、QWEST通訊公司、瑞士羅氏藥廠。

高收益債部份持有,美國的Aramark餐飲服務公司,Biomet生邁人體醫療器材公司,第5大有線電視公司Cable Vision, Citizens公司(7/31, 2008 改名為Frontier通訊公司)、第二大衛星廣播公司EchoStar,Chesapeake 能源公司,福特汽車、福特汽車信貸、通用汽車、,AMD及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喬治亞太平洋紙製品公司、固特異輪胎、NRG發電廠、Sprint金融公司、CIT金融公司,以及加拿大的龐巴迪公司、義大利Intesa Sanpaolo銀行,丹麥Nordic電信公司,…等公司。

違約的有,雷曼兄弟(DEF.)、NORTEL網路公司(DEF. 2009/1/14宣告破產)、HAWAIIAN通訊公司(DEF.)、IDEARC公司(DEF.)、夏威夷電信(DEF.)。

AHMA (Aboriginal Housing Management Association)Harborview (Harborview Financial Partners, LLC)

Countrywide(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最大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公司,業務受次貸金融風暴重創,一度面臨破產的危險。2008年1月11日,美國銀行宣布將以約值40億美元的股票收購該公司。

IndyMac(IndyMac Bank印地麥克銀行):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的一家大型銀行,因在次貸危機背景下發生巨額虧損、擠兌而於2008年7月11日被美國政府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2008年7月14日重新開張後將改稱為印地麥克聯邦銀行(IndyMac Federal Bank)。

WaMu (Washington Mutual Savings Bank華盛頓互惠銀行):於2008年9月25日由美國財政部儲蓄機構管理局以債權管理人身份強制接管,隨即交給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以19億美元售予摩根大通集團。剩餘的華盛頓互惠公司於9月26日宣佈破產,接受第11章破產保護。


10. 「PIMCO 新興市場債基金」,以3月份持債資料顯示,共持有342檔。持有大部份的新興國家政府債(這一部份請見各基金網站)與少部份美國政府債及金融公司債(美銀、摩根坦利、AIG、花旗、高盛)之外,也持有一些房利美房貸債。


11 「先機 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C1」,與「PIMCO 總回報債券基金(配息)」的績效走勢雷同,基金經理人都是葛洛斯,但淨值與配息不同。


12. 「施羅德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A1」,根據資料顯示,這是一檔純投資於新興國家債的基金,在台灣的施羅德網站所取得的月報跟Morning Star台彎網站資料並不一致,以主要持債為例,台灣的施羅德網站6月報資料依序是,馬來西亞3.81%、美國政府債3.55%、俄羅斯3.36%、美國政府債2.9%、匈牙利政府債2.88%。

而Morning Star台彎網站6月份資料則為韓國3.52%、俄羅斯3.29%、匈牙利2.51%、伊拉克2.33%、巴西1.94%、台灣1.9%、匈牙利1.63%、印尼1.6%,總持債數是45檔。此款有月配息的基金只有在Morning Star台灣的網站有資料,香港、新加坡則並無資料。以8/31日的淨值13.67及每單位0.068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5.97%。


13. 「施羅德 亞洲債券基金A1」,根據6月份的施羅德月報顯示,此基金以投資各國的政府債(49.39%)及公司債(26.25%)為主。除了持有大部份的亞洲債之外也投資了德國12.88%與與美國3.5%。所以並不是百分百的亞洲債券基金。



14. 「KBC 全球高利率債券基金」,根據該基金的2009/6/30持債圖,除了有65.33%的世界各國公債外,還持有32.3%的金融債。而AAA級的債券高達55.66%、A級債則有34%,堪稱是投資級的債券基金。6月份的總持債數是107檔。因找不到詳細的持債表,不知到金融債的成份如何。若以持債種類的比例多寡來看,則可將此基金歸屬於新興市場債。以510的淨值及每單位3.45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有8.12%。


15. 「MFS全盛 策略收益基金B2」,以7月份持債資料顯示,主要持債比例為;美國政府債2.22%,西班牙、日本、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愛爾蘭、澳洲、比利時、波蘭、西臘、加拿大、印尼、土耳其、阿根廷,等國家債共約15.56%。高評等企業債佔34.06%,高收益企業債佔28.12%,新興市場債佔8.14%,商業不動產抵押債(CMBS)佔3.45%,房利美房貸債(MBS)3.44%。

持有,英國BAE武器公司、瑞士Roche羅氏大藥廠,美國Simon賽門不動產信託投資集團、西聯匯款金融服務公司、Dow Chemical陶氏化學、卡夫食品、康菲石油、NRG發電廠,美國通訊公司AT&T、Verizon、Citizens、L3光纖通訊、FRONTIER、QWEST、美國第一大衛星電視公司DirecTV、CHARTER有線電視公司,西班牙Telefonica 電訊公司,Dean Foods迪恩乳品公司,

玩具反斗城,安華高電子科技、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福特汽車,米高梅幻象、HARRAHS、Station、Body Gaming等博奕公司,凱雷KKR、高盛、美國運通、摩根史坦利、花旗、福特汽車信貸、俄羅斯Gazprom銀行,韓國輸出入銀行、韓國石油公司,…等,共482檔債券。此基金由於持有不少歐元的歐洲國家與公司債,最近受惠於歐洲區經濟數據好轉投資資金轉向與美元走弱因素而持續上揚,有如「歐元高收益債」。


16. 「MFS全盛 美國政府債券基金A2」,從持債明細分怖圖顯示此基金持有62%由房利美、房地美所發行的房貸債,所以此基金也等於是美國政府房貸債(MBS)基金。


17. 「貝萊德 美國政府房貸債C3」,這是一檔專門投資於美國房屋貸款證券債(MBS)的基金,且主要投資於有美國政府保障的三家房貸機構(GNMA、FNMA、FHLMC)所發行的房貸債。以6月資料顯示,房貸債佔88.9%、美國政府公債佔4.1%。由於有政府保障,若以9.4的淨值及每單位0.21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為2.68%。


18. 「貝萊德 環球政府債券A3」,是以持有環球已開發國家政府債為主的債券基金,因此波動幅度非常小,約在6%內。若以17.2的淨值及每單位0.029的配息計算,則美元年息為2.02%。



19. 「法興 世界債券基金」,這一檔債券的績效圖與「環球沛智 全球債券基金」幾乎完全一致,真像是雙胞胎基金。


20. 「環球沛智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這一檔基金在台灣也有些知名度,初始引進台灣時,因以高配息為號召,即刻吸引眾人注目,瞬間打響知名度。

「環球沛智基金」,最早的名稱是「美國運通基金」,因運通基金部門賣給渣打銀行因此2008年8月31日改名為「環球沛智基金」。環球沛智的債券基金在次貸金融風暴時,因遭投資人大量贖回引發流動性危機,基於保護投資大眾權益,該基金於2008/10/27暫停贖回,至2009/2/18再開放贖回。此事件引發報導,再次提高了知名度。

2009/2/3英國Theradneedle Management Holding A.a.r.l資產管理公司宣佈收購渣打銀行旗下的環球沛智資產管理公司,因此再改名為「創利德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7月份的總持債數是72檔。此基金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年息約7.6% ~ 8.02%,若以2009年8月31日淨值13.8、單位配息0.11計,則年利率為9.57%還高於往年不少。


21. 「富達 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A MD」,從最新的2009/3/31資料顯示,此基金持有77.2%的美國公司債,非美國的公司債只持有9.03%,所以是一檔很”純”的美國公司高收益債基金。且只有在新加坡、台灣、香港的富達公司網站才找得到此基金的資料,依此研判,此款有月配息的基金應只在新加坡、台灣、香港三地銷售(其它有月配息的債券基金也有此現象)。

前10大持債公司為,Sprint通訊公司、美國醫院集團HCA、能源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DaVita腎衰竭透析醫療公司、德州NRG發電廠、Charter有線電視公司、Intelsat衛星電視控股公司、Mirant電力公司、迪恩Dean Foods乳品公司。總持債數260檔。以淨值9.38、單位配息0.05計,則年利率為6.4%。


22. 「景順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A-MD」,依據景順9月份月報資料(7/31)顯示,此基金主要是以持有較高比例(56.02%)的新興市場債為主,再加上19.27%的高收益債組合而成。

持有的新興國家政府債有巴西、巴拿馬、土耳其、伊拉克、印尼、菲律賓、哥倫比亞、烏拉圭、俄羅斯。總持債品質等級則以BB級為主,佔42.81%。以淨值17.5、單位配息0.1計,則年利率為6.86%。


23. 「景順 策略債券基金A-MD」,此基金此主要是以持有較高比例(59.01%)的高收益債為主,再加上26.09%的新興市場債組合而成。

持債比例剛好與「景順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A-MD」相反。是以追求較高的利息獲利為主,相對的波動風險應該也會比較高。以淨值10.75、單位配息0.06計,則年利率為6.7%,並沒有高於新興市場債的收益,另外兩者的波動程度也差不多,真讓人看不出「有策略」跟「無策略」差別在那裡?


24. 「法儲銀 盧米斯賽勒斯全球機會債券基金I/D USD」,哇,好長的名字!是的,就是這麼的…長,真讓人無法看一眼就記得她。這一點在行銷上可能會是個小困擾。

法儲銀,是法國儲蓄銀行的縮寫。根據Morningstar台灣網站6月資料顯示,它持有美國、德國、挪威、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政府公債,這部份約佔總持債數的42%。而在213檔的總持債數中AAA級就佔了45.04%、AA級佔8.45%、A級佔14.03%、BBB級佔24.9%,堪稱是投資級的債券基金。此基金每3個月配息一次,是在計算年利率時要稍注意的。以7/1的淨值12.77及季配息0.111計算,年利率是3.48%。而當淨值漲到13.5時,年利率就掉到3.29%。


25. 「法儲銀 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I/D USD」,疑?名字縮短了!”全球機會”不見了,這樣不就沒”機會”了?

從6月份月報上的產業持股分怖欄可以看到,此基金將公債的比例調低為21.2%,再看右邊的結構分佈欄,它增加了34.4%的投資級公司債與23.6%的高收益債。所以此基金就增高了”利息獲利”與加大”波動”的”機會”了。

但,真的是如此嗎?以7/1的淨值10.99及季配息0.157計算,年利率是5.68%,利息變高了。再算一下最高、最低的淨值比,是-35.9%,比上一檔的-19.85%波動大,你看,確實如此,「機會」就在這裡!所以此兩檔基金的名稱似乎應該對調才恰當。

在”次貸金融風暴”時,所有的股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不管好壞通通被人亂砍一翻,丟了滿山滿谷,如今風暴遠離,以往不受投資人重視的債券基金,卻氣勢如虹!漲勢比股票型基金還要長,為何如此?你,撿到 "速配" 的 "黃金(債券基金)" 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