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杜拜危機 不會變成雷曼第二

 
【經濟日報╱朱岳中】
記得幾年前曾有一陣子的杜拜熱,許多媒體大肆報導,甚至部分媒體還認為杜拜熱將超越金磚四國,現在看來實在很諷刺,不勝唏噓。

上周三時杜拜公債的CDS(信用違約交換合約)價格一天內就暴漲了一倍多,但直到上周四歐股大跌後,亞股上周五才連帶反應。反應有點慢半拍,或是說亞洲的投資人不關心中東的情況?

這次事件主角杜拜世界(Dubai World)本身的債務約有590億美元,加上杜拜政府的外債,共約800億美元,雖已達到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3%,但相較於雷曼事件時的6,000多億美元,規模還是「差很大」。

其實會不會有問題要看的是償債能力,而非負債比例高低或金額多寡。雖然穆迪和標準普爾等國際信評機構隨即大幅下調相關機構的債務評等,部分甚至被調低為「垃圾級」,但調低信評只是表示風險提高,杜拜世界並沒有真的違約,全球股市卻紛紛重挫,顯然有點反應過度。部分媒體拿來與「冰島事件」或「雷曼事件」做比擬,未免太過誇大,甚至唯恐天下不亂。

冰島本身幾乎是個空殼子,根本沒啥實質資產。但杜拜在過去狀況好時投資了非常多的海外資產(也算有先見之明?),包括許多國家的港口、知名建築物、知名品牌、飯店、各大企業乃至於球場、娛樂事業(連馬戲團、球隊都投資)等,甚至還持有倫敦交易所21%的股權,加一加就算不夠還清債務,但撐過危機也該夠了。

更重要的,杜拜本身的資產總值還超過負債,加上目前阿聯其他酋長國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可能予以金援,杜拜應不至於有立即性的危機。

不過當下對市場的影響在所難免,金融業首當其衝。尤其英國多家銀行,包括滙豐、渣打、巴克萊和蘇格蘭皇家等都有大量資金與杜拜有關,而美國的金融業相對少很多。國內也有不少金融業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涉入金額最多的約10億台幣。這些金融機構短期內多少會受到波及,但相較於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都不至於產生重大影響。

最令人擔心的是,是否會像美國的次貸一樣,有透過衍生性商品包裝的潛藏未爆彈蔓延到全世界去?但這部分除非發行者自行招供,否則實在無從得知,投資人只能多加留意相關訊息了。

許多媒體及投資機構擔心會不會因為杜拜事件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甚至造成二次衰退?目前看來應還不至於。一方面金額比起雷曼事件少很多(有沒有隱藏的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杜拜連違約都談不上,就算真的破產,也不至於800億美元全都賠不出來,論深度、論廣度,影響所及都遠不及雷曼或冰島問題。

未來觀察重點先看其他阿聯友邦是否伸出援手?其次12月14日約有40億美元的債券即將到期,杜拜可否順利度過第一關?再者,是否還有類似杜拜潛藏危機的其他國家?目前被點名最多的大概就屬波羅的海三小國及東歐部分國家,不過這些傳聞都很久了,暫都還沒有立即性危險。

投資人目前還是稍安勿躁,除非有直接投資杜拜,否則還是多觀察一下,不要被媒體聳動的標題嚇到而一股腦兒地殺出。

(作者是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曾與夏韻芬合寫《基金私房學-換個腦袋買基金》一書,除擁有專業學術背景外,也有20年以上的實戰投資經驗。)
【2009/12/01 經濟日報】






杜拜塔(Burj Dubai),又稱杜拜大廈或比斯杜拜塔,是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內一棟興建中的摩天大樓,於2004年9月21日動工,總建築師是芝加哥SOM公司的亞德里恩·史密斯(Adrian Smith)。在2009年1月17日,興建中的杜拜塔高度已達最終的818公尺(2,684英尺),而從高度估計,樓層數目至少達160層,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樓與建築。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